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中匯線上爆出“黑天鵝” 票據質押融資真實性遭疑

2014-12-26 10:04 來源:中證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深圳一家名為“中匯線上”的P2P票據理財平臺近日突然爆出提現困難問題,且2.5億元待收資金去向不明,大量投資人遭受牽連。知情人士透露,中匯線上平臺運作模式疑點重重,包括用於質押融資的票據存在造假可能、平臺線上線下業務關聯人關係隱秘、平臺資金涉嫌輸送至其他項目等。

   值得注意的是,中匯線上的風險事件經過多日持續發酵,其波及面正在逐步擴大,經由中匯而發出的票據産品正在通過連鎖反應殃及其他第三方平臺。據了解,由於此前涉及和中匯線上進行合作,財經道、火球網等通道型第三方不幸“中招”,平臺上理財産品因期限鎖定而不得不被“問題票據”所拖累,並深陷信用危機。

   在業內人士看來,當前票據理財市場本身存在監管空白,P2P平臺貿然涉足將難免遭遇“地雷”。與此同時,P2P行業競爭日益激烈,不少平臺謀求轉型過程中往往傾向於剝離“小貸”業務,轉而開拓類似票據、供應鏈融資等其他業務,但部分P2P公司專業化程度不高、風控設計薄弱、運作模式存在瑕疵,反而令平臺在創新中“失控”,導致風險事件頻發。

   P2P走上發展的快車道的同時,問題平臺頻出和跑路事件也不斷見諸報端。不管從産業規模還是社會影響來看,今天的P2P行業都已不容小覷,必須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近日,國內知名P2P平臺——信而富CEO王徵宇在做客新華電視臺和金牛理財網《對話網際網路金融》時表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存在,為P2P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會,同時投資者要理性看待收益跟風險的動態關係。

   中匯線上爆出“黑天鵝” 票據質押融資真實性遭疑

   從12月中旬開始,中匯線上風險事件猶如一記“驚雷”在P2P行業掀起巨大風波,此前巨量成交的平臺暫態無法提現,2.5億元鉅額資金去向成謎,大量投資人遭受慘重損失,票據類P2P平臺整體的安全性遭到市場質疑。知情人士透露,目前中匯線上平臺因被深圳警方立案調查,凍結平臺賬戶資金,並著手調查中匯線上及其關聯運營方是否私下挪用銀行承兌匯票。而平臺負責人陳某此前聲稱在外催收賬款,但未披露鉅額資金具體去向。

   目前如何收回2.5億元待還票據投資資金成為各方關注焦點。儘管中匯線上聲稱借款逾期的原因在於企業不能依約還款,導致資金鏈斷裂,但在事件曝光前,已有投資人揭露出平臺本身運營存在諸多疑點。一方面,平臺及運營方可能將部分吸收的資金投向房地産項目,令資金去向資訊無法明確;另一方面,平臺的線上線下業務分為深圳佛山兩地運營,其中佛山地區負責線下運營的投資公司負責人與平臺負責人之間可能存在親屬關係,平臺資金或通過關聯公司流出而難以跟蹤,目前平臺當事人並未就“自融”嫌疑給出正面解釋。

   由於中匯線上事件爆發的導火索為票據質押融資,而目前P2P行業也在陸續涉足票據類融資業務,這可能意味著將有更多平臺存此隱患。不少P2P平臺人士認為,從中匯線上運營模式來看,本身已經存在巨大的詐騙嫌疑,其票據是否真實存在值得懷疑。從中匯線上網站披露的資訊來看,儘管平臺早前聲稱與銀行簽訂協議進行資金託管,但平臺並未在發標之際出示票據,且事件曝光後,平臺當事人並未提供可用於證明的質押票據材料。

   中匯線上所謂高收益的票據運營模式更是遭受市場猛烈抨擊。銀行業內資深人士嵇少峰分析,中匯線上向投資人給出高達18%左右的高額收益率,但從票據貼現本身的利潤來看,難以覆蓋如此之高的成本。“目前銀行的貼現利率大約在年化4%-6%之間,民間小額票據貼現率在5%-8%左右,即便平臺反向貼息換流量也不可能承擔如此之大的虧損。而手中持有真實票據的企業,貼現與變通通道很多,按常理不太會願意付出高成本將票據作為質押品,高息向平臺借款,合理的解釋就是可能不存在所謂用於抵押的銀行承兌匯票。”

   同樣作為專業票據理財平臺的金票通近日就“中匯線上”事件發出聲明稱,真實的票據業務平臺是必須有商業匯票專業規模團隊、票據資訊披露全面公開透明、平臺對票據和資金進行第三方託管避免重復質押融資以及提供增信措施。同金票通相似的平臺也陸續發出聲明認為,“中匯線上”事件並非一起因票據理財商業模式而導致的危機,而可能是一起由於違規挪用銀票的違法案件,上述事件對票據理財行業傷害極深。

   多家平臺陸續“中招” 通道型第三方致風險擴大

   糟糕的是,目前“中匯線上”事件調查尚未得出清晰結論,資金去向謎團依舊,多家和中匯線上保持合作的第三方平臺卻遭遇因其票據産品兌付問題而陸續“中招”的境地,並成為又一起通道型第三方理財網站“踩雷”事故,“多米諾骨牌效應”漸次推開,影響範圍再次擴大。

   網貸之家曝光臺顯示,目前與中匯線上合作的一家門戶網站微財富、財經道已經出現投資人討債維權情況,而此前負責幫助中匯線上導流的平臺型網站也可能由於“中匯線上”事件而遭受信用危機。以微財富為例,據資料顯示,中匯線上通過微財富平臺銷售兩款名為“匯盈寶”和“外貿貸”産品,主要提供票據理財産品和有中信保承保的借款項目。據某投資人粗略計算,按照上述兩款産品發佈的期數和規模,有數千萬元理財資金涉險。

   據受害的投資人聲稱,第三方平臺選擇和中匯線上合作之前,理應承擔排除票據理財風險、核實質押票據真實性的責任,保證投資人的資金安全,並給投資人做好充足的風險提示。 “正是看中第三方平臺的信用背書,才將資金投入票據理財産品,但在風險出現之後,第三方平臺去開始積極免責,實在令人心寒。”上述投資人反映,中匯線上風險事件曝光後,微財富平臺卻出現將産品介紹文字從“100%資金安全”修改為“保險理賠”,原來的“聯合推出”也轉為“由中匯推出”。不過中國證券報記者發現,目前微財富聯合中匯線上發出的匯盈寶推廣頁面已經無法正常訪問。微財富官方聲明則稱,鋻於 “中匯盈”相關産品均未到期,平臺將在最快一期到期日之前尋找妥善解決方案。

   此外,曾標榜為分散風險、打包債權組合的新型網際網路理財平臺“火球網”也因中匯線上事件遭受牽連。按照火球網産品的交易模式,平臺先從多個P2P平臺獲得債權,再將債權拆分重新打包轉讓給投資者。而根據火球計劃12月15日的債權組合明細中顯示,中匯線上、中貿易融等多家問題平臺均出現在産品組合列表中。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儘管火球網風險分散,但由於産品與平臺綁定,若合作平臺出事,其受到投資期限的限制,難免會遭受牽連,且無法“隨時”降低配置或者移出産品組合以規避風險。

   銀行業熟悉票據業務的人士分析,通道型第三方平臺需強化對基礎資産的風險把控能力。以商業匯票為例,如果民間市場流通的票據産品能夠以相對高收益價格吸引資金,其較大可能性在於這類産品本身存在瑕疵,比如無法提供真實貿易背景、無法提供增值稅發票,導致銀行通道無法貼現,還有一種可能在於票據本身屬於造假票據,或者由空殼公司開出而被反覆質押融資的票據,“對真假票據的識別需要銀行系統專業培訓,P2P理財平臺的風控人員無疑也需要培養這方面能力。”

   網貸之家李振政認為,不少通道型第三方平臺本身設計的運營模式可能沒有問題,但由於不少産品是通過資金杠桿撬動之後,其風險也會逐步擴散和加大,一旦對産品的風控和刪選機制的設計不過關,這些平臺可能就會對風險防不勝防、隨時遭遇踩雷。數據顯示,截至12月18日,12月P2P問題平臺數已達47家,這一數字已經超過11月單月問題平臺總數,再創歷史新高。其中,16日單日,就爆出7家問題平臺。這也意味著通道型第三方平臺如果不重視風控,將會屢屢成為問題平臺的犧牲品。

   P2P轉型剝離“小貸” 風控機制“薄如蟬翼”

   臨近年底,實體經濟資金緊張局面再度出現,而關聯民間借貸市場的P2P行業也將迎來兌付的高峰期。由於民間借貸風控成本較高、利潤空間逐漸縮小,不少P2P平臺開始謀求轉型,佈局新業務以開拓市場,吸引投資者進場,而票據理財、保融資租賃、股票配資、供應鏈金融、類信託等理財産品業務成為P2P平臺大力開闢的新戰場。

   當前P2P行業衍生運營模式層出不窮,並逐漸脫離傳統個人對個人的“小貸”業務,出現如P2C(個人對企業)、P2B(個人對非金融機構)、P2N(個人對多機構)、 P2G(個人對政府項目)等諸多模式。此外,上述火球網也是P2P平臺出現新型團購模式,即通過打包多個平臺債權來分散風險。業內人士認為,這些衍生模式試圖通過全新的産品或者産品組合設計,疏散P2P的投資風險,為投資人提供相對低風險的P2P投資組合。

   不過這些新型業務的開拓在幫助P2P平臺提供盈利增長點的同時,也增加了新的風險點。業內人士分析,在P2N模式中,由於借款人來源於網貸平臺合作的小貸公司或擔保公司,並由小貸及擔保公司(融資租賃等金融機構)提供擔保,平臺不參與借款人的開發及本金墊付,但如果項目一旦發生違約,擔保公司不能及時墊付,平臺容易被擔保公司綁架,而遭受損失。而P2P平臺關聯的類似地方平臺項目看似安全系數較高,但一旦出現資金漏洞,其影響波及面將可能令平臺難以承受。

   諸如供應鏈融資,由於涉及相關産業細分化,轉型新業務的平臺需要確保自身對所屬産業鏈有相關的熟悉度以及對上下游企業之間資訊、資金流形成專業的把控。從事供應鏈金融的平臺負責人認為,目前優質的供應鏈數量並不多,核心企業需要為産業鏈的上下游中小企業提供擔保或抵押,同時擔保的資質及抵押物也需要能夠支撐借貸資金的額度。但如果核心企業存在風控上的道德風險,隱瞞交易記錄和項目進度,就可能利用供應鏈上下游之間的關係來套取資金,為平臺帶來風險。

   李振政認為,目前不少P2P平臺已經從“小貸”業務轉型,大力開發新型業務,但隨著業務量的不斷擴大,平臺自身的風控機制可能會對龐大的交易量“失效”,進而造成新業務風險爆發而平臺難以承受的風險,出現“脫軌”事故。“以前平臺的風控可以承擔千萬級別的交易規模,而一旦上升到億元級別,平臺可能就會承受較大的風險壓力;加上新型産品通過不斷的模式創新,杠桿也會進一步放大,風險也會頻發,這就要平臺必須提升風控機制的設計來應對頻發的風險。”

   信而富CEO王徵宇:投資P2P不要指望有穩定高收益

   P2P走上發展的快車道的同時,問題平臺頻出和跑路事件也不斷見諸報端。不管從産業規模還是社會影響來看,今天的P2P行業都已不容小覷,必須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近日,國內知名P2P平臺——信而富CEO王徵宇在做客新華電視臺和金牛理財網《對話網際網路金融》時表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存在,為P2P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會,同時投資者要理性看待收益跟風險的動態關係。

   高速成長與問題並存

   問:2014年P2P行業繼續迅猛增長。據第一網貸統計,2014年1-11月全國P2P行業的成交量達到2557.86億元。其中11月份成交量為389.82億元,連續7個月高速增長並創下歷史新高。有機構預測全年成交量或接近3000億元。P2P行業今年發展如此迅猛的原因是什麼?

   王徵宇:P2P行業快速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援。從中央政府一直到相關的監管部門,對網際網路金融都保持著一種積極推動的心態。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日益擴大的需求,目前沒有被傳統金融體系所覆蓋的人群佔到80%,這部分的融資需求其實是非常巨大的。總之,在國家政策的支援下,在這個市場需求的積極驅動之下,成就了P2P行業的高速增長。

   問:年關來臨,P2P其實也將迎來平臺兌付的高峰,目前已有不少平臺出現兌付困難的情況,也有一些跑路的現象。據第一網貸統計,僅11月份出現的問題平臺就達到39家。怎麼看待目前P2P平臺的兌付問題和跑路的現象?

   王徵宇:可能有兩方面原因。首先,P2P網貸是一種網際網路金融,涉及信貸服務的基本要求,比如説風險評估、風險控制。行業存在複雜性,與其他網際網路業態的服務會有很大的不同,一些機構在經驗、知識、操作上的準備方面可能存在不足。其次,從更深層次看,任何行業早期的淘汰率都會比較高。如果按照統計數字來説,目前問題平臺佔比大概百分之十幾,其實任何一個特別新興的行業早期淘汰率百分之七十也不算特別高。監管機構或者媒體對這個現象要持寬容的態度,因為這是個新興行業。

   剛性兌付心理預期需要打破

   問:由於P2P平臺運營水準良莠不齊,大眾投資者對P2P仍有不少疑慮,因此部分平臺承受巨大壓力對投資者本金和收益進行各種各樣的保障。未來P2P行業如何來保護投資者的利益才能健康發展?

   王徵宇:對投資者的利益保護最重要的一點是這個平臺對於風險的把控能力。從監管角度或者市場教育的角度,最重要的落腳點也應該是在平颱風險的把控能力上。但另外一方面,不可回避的問題是整個社會對於投資均存在著一種所謂的剛性兌付的心理預期,出資人心理上還是缺乏風險意識和相應承受能力。其實,投資人也應該理解,高收益一定跟相應的風險連接在一起的。因此,中國P2P行業的健康發展一定將會伴隨著一個剛性兌付的打破,投資者要更加理性看待收益跟風險的這種動態關係。

   問:如果剛性兌付打破,投資P2P以後有可能面臨著兩種結果:一是穩定的收益,另外一種可能是投資打了水漂。如何看待投資P2P可能會有的兩種結果?

   王徵宇:也許不會發生這兩種極端情況。投資P2P不要指望有穩定的高收益,從長遠來看跑路的或者打水漂的這種情況也不應該有。未來投資P2P的收益可能會有些波動。當這個市場的整個運作比較好,或者這個平臺的控制度比較好的話,你的收入會相對穩定,或者説在一個正常的範圍之內波動。如果這個平臺的風險把控出現問題,或者由於宏觀經濟形勢和經濟週期的影響,或者由於某些出借人或借款人某些特殊的行為特徵導致某些風險的這個上升,也許會造成你的本金和收益受損,投資者應該有所預期、有所準備。

   P2P與中小企業融資難題

   問:有人説P2P發展得益於中小企業存在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社會的確曾對P2P給予厚望,但是從實際數據來看,P2P借款人的所承擔的融資成本並不低,有的甚至高達40%。那麼P2P到底是不是真的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和融資貴的問題?

   王徵宇:從長遠來看,資金本身有獲取利潤的需要,市場資金的有效性分配將會引導資金流向最需要資金的地方,使得信貸資金産生最高的收益。如果一個人很需要借錢,另外一個人也需要借錢。但是另外一個人借了錢,可以産生更高的收益,那麼他就會支付更高的利率。假設一個企業需要100萬元的資金,他現在正好有90萬元,就願意用較高成本來借10萬元從而湊齊100萬元。通過借10萬元,使他辦成100萬元的事情。這100萬元造成的收益,遠遠大於這10萬所産生這個所謂的資金成本。

   中小企業融資難和融資貴這個問題,是一個很嚴肅的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整個P2P的發展的量級和規模都還太小,在整個非銀行體系的民間借貸當中,P2P所在的份額都相當小,小到可忽略不計。不應該讓P2P來承受這樣一個重大的任務。不過,從長遠的來看,這又為P2P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全社會都應該關注中小企業融資難這個問題,但一定需要國家從總體的政策上,鼓勵民間金融進入金融服務體系,才能夠真正的解決。

   (金牛理財網研究中心 李藝菲 薛勇臻)

   P2P平臺頻“爆雷”優勝劣汰洗牌加速

   12月23日,廣東P2P平臺銀通貸、金豪利陸續發佈公告稱,因近期股市“抽血”以及P2P行業問題較多,造成平臺資金緊張、限制部分提現。同日,山東P2P平臺美嘉創投、金泰財富也出現提現問題。臨近年底,P2P問題平臺頻頻爆雷,資金鏈斷裂、提現困難、借款項目逾期等等,令一眾投資人遭遇慘重損失。

   業內人士認為,臨近年底資金緊張情況再現,不少運營模式存在問題的平臺會出現風險,加上股票市場對P2P市場的“資金抽血”效應、銀行收緊貸款,加劇了P2P行業整體動蕩,令問題平臺集中爆發。不過多數平臺負責人認為,不合格的平臺儘早淘汏出局,實際上也有利於凈化市場、規範化行業發展,平臺優勝劣汰實際上也屬於正常的行業週期表現。

   信貸壞賬刷新紀錄

   進入12月,P2P行業進入兌付風險爆發的高峰期。12月23日,金豪利發佈公告稱,11月初以來,金豪利資金每天凈流出超過百萬元,提現率達到95%以上,向投資人作出限制提現措施;同日,另一家平臺銀通貸突然中止提現和發標,造成投資人恐慌和不安。銀通貸方面稱,由於近期股民提現,部分投資人年末資金需回籠,同時,12月平臺資金每天凈流出超過六百萬元,嚴重時一天提現甚至達到一千四五百萬元之多,遠遠超過了平臺準備金所承受範圍,不得不調整提現規則。

   網貸之家研究院數據顯示,截至12月23日,銀通貸總成交量高達22.7億元,待收本息共計3.98億元(網貸標的部分),綜合收益率31.92%。需要説明的是,銀通貸平臺的兩大産品分別為醫貸寶與健康貸,前者為基金産品,後者為網貸標的。目前,健康貸部分的數據已經無法查詢。截至12月23日,金豪利總成交量3.87億元,待收本息共計8084.65萬元;平均借款期限2.17個月,綜合收益率32.05%。有待還的借款人數為556人,每人平均待還金額達69.57萬元。值得一提的是,待還金額佔前6名的借款人(即尚未還清款項的借款人),待還金額均超過400萬元,其中,最高待還金額達1255多萬元。

   據了解,上述兩家平臺被爆料稱,在較早階段平臺運營已經出現問題的端倪,但為安撫投資者才將問題拖延,直至無法承擔風險後果。一位資深投資人認為,此前金豪利遮罩歷史借款發標記錄,且降息厲害,造成人氣流失嚴重,資金週轉不開。而銀通貸的待收不斷飆升,並狂發大額天標,這些都是平臺出問題的明顯信號。一些平臺“爆雷”之前,早已有信號,但是在業內卻存在“大戶維穩、中戶悄悄撤資、小戶接盤”之説。

   行業洗牌將加速

   網貸之家首席運營官石鵬峰認為,當前問題平臺集中爆發,除了詐騙與不合規的原因以外,也呈現出行業的週期性特徵。臨近年底,整個行業資金收緊,民間借貸壞賬率升高,投資人變得更加敏感,資金有尋求安全出口的強烈需求,再加上近期股市火爆,也引發了近期網貸行業的動蕩。不過,平臺自身的不合規操作是根本原因。

   業內人士認為,一些借P2P名義進行圈錢詐騙的平臺儘早被淘汏出局,行業洗牌加速,實際上將有利於行業更健康有序發展,平臺優勝劣汰也是行業必然的發展規律。投之家CEO黃詩樵表示,年底這一波問題平臺集中爆發,屬於正常的行業發展,不必過於恐慌。由於擔心資金安全,當前網貸投資人仍太少,參與度遠遠不夠,另一方面,今年以來,獲得風投的P2P平臺不少,但並未能迅速佔領更多市場。“與電商或O2O模式的爆髮式增長不同,P2P行業本身線下影響深遠,很難迅速做大。這與當前國內的徵信體系不完善有很大關係。”

   深圳地標金融總裁劉俠風認為,P2P平臺的業務主要來自線下民間小貸市場,因為年底資金市場比較緊張,所以部分自融或者挪用公司借款的平臺資金容易週轉不開,因此風險非常大。目前選擇投資P2P必須抑制追求高息誘惑的衝動,盡可能選擇有第三方資金託管的平臺,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資金被挪用的風險。

[責任編輯: 宿靜]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