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不動產登記能否拋“磚”引“玉”?

2014-12-23 09:02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新華網北京12月22日電(記者王立彬 劉敏)12月22日,國務院正式公布《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從2007年物權法出臺時就提出不動產實行統一登記制度,迄今已過7年。

  值得關注的是,在保護個人產權隱私與房產信息透明化之間,群眾更關注後者。即便不動產統一登記的法理、法源上都不直接指向反腐,但近日一項網絡調查顯示,近9成受訪者支持條例出臺後“以房查人”反腐。

  群眾並非不明白、不珍惜自己的隱私,也不是不認法律這個“理兒”,而是對捆綁于房地產之上的腐敗行為深惡痛絕。中紀委網站公布的多輪巡視情況顯示,房產領域腐敗仍是重災區。此外,屢屢被揪出的“房叔”“房嬸”,動輒擁有數十套房產。也正因如此,難免有人抱著“寧可不要隱私權,也要把貪官拉下馬”心態。

  自從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工作啟動以來,在各種座談會上,參與立法的專家一直不厭其煩,解釋《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與“陽光立法”性質之不同。《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屬于私法范疇,包括公務人員財產申報制度在內的“陽光立法”屬于公法范疇。物權法所說的不動產信息“公開”,是指對不動產交易利害關係人,不同于公法意義上的“公示”“公告”。公示公告,有社會監督性質,說明涉及公共利益事項,大夥要睜大眼睛,防止損害公共利益現象發生。世界各國“陽光立法”針對的是官員,有強力的執法權,可以無孔不入,但不適用普通民眾。

  還清白者以清白,讓腐敗者無處遁形;將隱私權放進“保險箱”,讓腐敗現形于“聚光燈”。這需要一個完整的法治體係,不能混為一談,也無法互相取代。我們希望《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能成為一塊“磚”,不是拍人的磚,而是把陽光立法那塊“玉”引出來的“磚”。

[責任編輯: 宿靜]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