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樂購將關6家店全面退出山東 與華潤整合緩慢進行

2014-11-06 09:24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樂購關店全面退出山東 與華潤整合緩慢進行。

  每經記者 王敏傑 發自上海

  樂購(TESCO)在江蘇、安徽等地陸續有門店關閉後,近日有媒體報道,截至11月2日,入駐山東的6家樂購商城已確定將全部關閉。

  昨日 (11月4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樂購方面證實了上述消息,樂購表示關店是配合完成合資公司的戰略佈局,針對山東地區現有的行業佈局做出的調整。

  此前,市場曾猜測華潤與樂購之間的整合方案 “被無限期延後”。不過,近來各地的關店似乎推翻了這一説法。據悉,目前雙方已完成華南地區的核心業務系統融合切換,但華潤方面的整合計劃是,到本月末完成人事、資産、零售後臺管理系統的對接和切換,目前的進度與此還有一定距離。

  配合合資公司戰略佈局

  據《齊魯晚報》報道,位於山東濟南二環東路的樂購超市即將關閉,該門店是樂購進駐濟南的第一家,2009年9月開店,面積近1萬平方米。

  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消費者的身份致電樂購濟南二環東路店,對方表示目前營業還在繼續,關店時間還要等總部的通知。

  值得注意的是,不僅是濟南二環東路店,樂購濟南經四路店近日也已貼出公告,稱樂購會員卡積分將併入華潤萬家會員體系。此外,樂購青島即墨店也證實將關閉。

  至此,樂購5年間在山東4市開設的6家店將全部關閉。在業界看來,全面退出山東僅僅是樂購中國退市的縮影。

  今年5月,中國最大的零售企業華潤萬家宣佈,其母公司華潤創業有限公司與英國TESCO簽署的合資協議獲批,雙方將組成多元化零售合資公司,TESCO中國業務包括“樂購”將全部劃歸到合資公司,TESCO持有合資公司20%股份,華潤方面持有合資公司80%股份。5月29日,華潤萬家CEO洪傑表示,未來樂購內地的135家門店將統一改為“華潤萬家”,以實現品牌擴張。

  在雙方宣佈相應計劃後,華潤整合樂購門店似乎進入了“低調期”,市場一度質疑其推進情況,更有消息指出,雙方的整合方案 “被無限期延後”。不過,近期關於樂購多地關店的消息頻頻傳出。

  樂購一位內部人士向記者證實,山東地區是有幾家門店關閉,“是針對山東地區現有的行業佈局做出的調整,以配合完成合資公司的戰略佈局。”據其表示,除了關店,華潤萬家也在山東等地新開門店。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同一區域,以前樂購和華潤萬家可能是競爭對手,門店會互相覆蓋,現在成立合資公司後,出於合理佈局就需要關店。

  整合速度未達規劃目標

  此前,華潤方面計劃歷時兩年分三個階段完成對樂購的整合。第一階段,到2014年11月底雙方要完成人事、資産、零售後臺管理系統的對接和切換;第二階段,在2015年3月底前,使樂購門店的經營業績得到持續改善;第三階段,在2016年3月底,樂購所有門店完成標識更換。

  目前來看,雙方的整合仍舊處於第一階段,且與目標還有一段距離。按照原定計劃,11月30日前應該按照華南、華北、華東、東北、上海區域的順序完成系統切換和融合。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樂購方面了解到,目前僅完成了華南市場的整合,其他市場還在推進中,華北地區將於12月初完成相關係統的對接和更換。

  就各地市場整合時間表,記者採訪了華潤方面,不過截至發稿並未收到回復。

  在業界看來,一家在華擁有130多家門店、2.5萬名員工的外資連鎖巨頭和擁有4600家門店的連鎖零售企業整合在一起,比預想的要艱難得多。

  昭邑零商管理諮詢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師劉暉表示,按華潤的整合計劃完成不太可能,更換標識不是問題,但後臺系統的對接切換以及門店整合等方面,需要耗費較長時間。他表示,關店從觀察到最終確定並不是短期能完成的。

  在劉暉看來,華潤此次整合樂購看上去並不合適甚至説有些失誤。一位零售分析人士告訴記者,在國內大賣場整體表現不佳的背景下,樂購大部分門店的盈利狀況並不理想,在業績上華潤後續還存在不少挑戰。

  當然,有挑戰就有機遇。目前,華潤萬家正在引進樂購的相關自有品牌,預計到年底入駐華潤萬家的樂購商品將達到約750個品類。在業界看來,消化收購樂購帶來的優質資源需要時間,而一旦整合有效實現,新的華潤萬家將取代由大潤發和歐尚組成的高鑫零售集團,成為中國最大的快速消費品零售商。

[責任編輯: 宿靜]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