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中國規劃建設全球最大機器人市場

2014-11-04 07:29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新華網北京11月3日電(記者 張辛欣 沈洋)中國工信部副部長蘇波3日接受記者採訪時稱,工信部將組織制訂中國機器人技術路線圖及機器人產業十三五規劃。據統計,中國對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的需求正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長,並有望在2016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

   從倉庫取貨、自動裝配、自動噴涂再到最後成品入庫……整個過程沒有一個工人,均由“機器人”獨立完成,這不是科幻小說,而是發生在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數字化無人工廠”里的真實一幕。

   2000年創辦至今,沈陽新松從科研院所的機器人研究室發展成為中國規模最大、品牌產品線最全的機器人上市公司,擁有幾百項國家專利,80%以上的產品屬于自主創新,為機器人產業發展奠定基礎。

   南昌大學教授張華是江西省焊接機器人研究的領軍人物,他帶領團隊研制出無軌導全位置爬行式焊接機器人、彎曲焊縫跟蹤自主移動機器人、平面自主移動焊接機器人、水下焊接機器人。

   其中,水下焊接機器人是國家“863”計劃項目之一,結合機器人技術與水下焊接技術,開發了用于水下焊接的移動機器人係統,解決大型構件水下自動化焊接問題。目前已在九江同方江新造船公司完成深水焊接生產現場試應用。

   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理事長曲道奎說,隨著新一輪技術的發展,制造業正在向自動化、集成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機器人大量應用在醫療、汽車、紡織、機械乃至航空、航天、船舶制造等領域。

   據麥肯錫咨詢公司預測,到2025年,先進機器人在制造業、醫療和服務等產業領域的應用可創造1.7萬億到4.5萬億美元的產值。

   目前,全球正在大踏步步入智能化時代。以機器人為牽引的智能制造正成為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推動力,發達國家不約而同地將其作為新一輪工業革命的首要任務。  蘇波說,以工業機器人為主體的機器人產業,既可通過智能化生產讓廠商獲得高質量的產品制造水準,也可以從容應對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問題,正是破解中國工業高成本、低附加值、環境資源制約等因素的不二選擇。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近日發布報告稱中國工業機器人需求將快速增長,年增長達到25%以上,到2017年市場銷量將達到10萬臺,工業機器人保有量將超過40萬臺。盡管市場前景廣闊,但仍有不少問題值得警惕。

   目前,在中國市場,外國機器人巨頭處于明顯的壟斷地位。中國機器人產業面臨自主品牌薄弱、核心零部件研發滯後、產品認知度與附加值低、低端產能過剩等一係列問題。機器人技術成果轉化率僅在3%左右。

   蘇波說,以機器人為代表的高端裝備制造業是裝備制造業的核心,是衡量一個國家產業核心競爭力重要的標志,中國機器人技術、產業起步較晚要跟上全球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的步伐,必須加快推進,力爭在若幹關鍵領域實現重大突破。

   中國工信部工信將組織制訂中國機器人技術路線圖及機器人產業十三五規劃,通過加強頂層設計,引導行業發展,同時完善標準體係建設,組織編制中國機器人產業行業標準體係結構圖和標準明細表,加大對機器人產業的資金支持力度和政策扶持等方式扶持機器人產業健康發展。

   “力爭到2020年,形成成較為完善的工業機器人產業體係,工業機器人行業和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高端市場佔有率達到45%以上,基本滿足國際建設、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蘇波說。

[責任編輯: 楊永青]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