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確實是藍翔最危機的時候,但我們不公關……”上週一,南都記者在藍翔技校校長榮蘭祥的辦公室裏見到了他。在“副校長帶領學生跨省打架”新聞爆出後,他一度保持緘默,拒絕任何採訪,一個月後的高調現身,頗讓所有記者意外。
榮蘭祥的河南口音裏夾雜著山東腔,個頭不高,白襯衫整整齊齊地用皮帶扎進西褲,外面披一件深藍色西裝。與“職教航母領航者”的身份相比,他這身打扮更像一位縣裏來的幹部,就連抱怨時都帶著謙虛的笑。
他是一個傳奇而充滿爭議的人物,從30年前一個初中未畢業的農民,到如今擁有3萬學生、號稱“職教航母”的掌舵人。他是草根的代表,出身寒微,憑藉一己努力,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實現了自身價值最大化,他掌舵的藍翔技校也被網民推上了屌絲逆襲文化的神壇。
與此同時,學生跨省打架、家暴、三個身份證、早年暴力爭搶生源、教學品質差、就業率注水……種種負面新聞也纏繞著他。回首榮蘭祥的草莽人生,既是城市用工暴漲的時勢造英雄,也是他實用主義的成功實證。
機遇獵手
“他就是非常聰明。特能説,沒讀過什麼書,但能把黑的説成白的。”這是榮蘭祥的妻子孔素英對他的評價。30年前,兩人經人介紹相識,孔素英説榮蘭祥幼年喪父,一窮二白,但她就看中了榮很聰明,是個肯做事的人。
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不到20歲的榮蘭祥原本想學點做沙發和油漆的技術養家糊口,卻發現學習技術的人很多。他敏銳地看到了職業教育的巨大市場。
“既然那麼多人學技術,為什麼我不能去教?”於是,他和孔素英自任老師,在濟南辦起了只有沙髮油漆和縫紉兩個專業的培訓學校。
那是改革開放初期,技術培訓有大量生源基礎—農業生産效率不斷提高後産生的農村富餘勞動力。一部分農民開始産生了進城務工的意識。1985年,政府放鬆了對農民進城務工的限制,更多的農民進入城市。榮蘭祥攫住了城市化浪潮的時機,把學校越做越大。
1988 年,部隊掀起搞“三産”的熱潮,榮蘭祥再次抓住機遇,與某部隊合作,利用這一平臺發展學校,藍翔學校的名字也改為某某部隊職業培訓學校。榮蘭祥説,那時候學校不規範,品質不行,管理也不行,找老師都比較難,“那時候我們看透了,個人搞一個學校不是那麼容易的,賺點錢可以,要想搞大、搞規範,還得有部隊這個平臺,有社會的認可。”
此後,藍翔從一個自發生長的民辦學校走向了另一條發展軌道。有了部隊的牌子,招生也順當很多。
2000年,國家下文禁止部隊搞第三産業,羽翼漸豐的榮蘭祥立即在藥山腳下買地建校,開始單打獨鬥。他咬牙大舉擴張學校版圖,在短短幾年間,將學校從簡陋小院,擴建成佔地近千畝、30余幢樓共40余萬平方米的職教航母。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