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位市民體驗4G上網速度。 新華社發
三星衰退引發市場高度關注。日前公布的三星季報顯示,這家赫赫有名的世界級跨國公司,日前創下了5年來單季利潤降幅新低,並從幾個季度前的市場榜首滑落至第五。而在中國手機市場,前十強中有8個是國產品牌,重創三星、蘋果分庭抗禮的兩極格局。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三星的垂直一體化供應鏈優勢仍暫傲視群雄,但國產手機品牌建設和細分市場優勢建設的速度,將直接影響三星是否會成為下一個諾基亞。
- 深圳特區報記者 吳凡
熱點聚焦
三星三季度難挽狂瀾
智能手機的快速崛起,曾令三星業績快速增長,登上全球智能手機銷量榜首。但市場風雲變幻,一年前三星是唯一能與蘋果叫板的安卓手機廠商,如今卻陷入與中國手機的困鬥中,多個通信專業社區討論“中、華、酷、聯、米”超越三星的文章跟帖火熱。
三星最新財報顯示,今年三季度其營業利潤為4.1萬億韓元,同比下降六成左右,連續第四個季度業績下滑。這是這家巨頭5年來單季營業利潤同比下滑幅度最大的一次。
研究機構Canalys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小米出貨量超過三星,成為中國市場出貨量第一的手機廠商。今年8月Canalys的榜單中,三星是中國手機市場前五名中唯一銷量下滑的廠商,僅以9.8%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五,下滑四個名次。
相對于三星的頹勢,中國軍團則正處于最活躍的上升期。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最新榜單中,聯想、小米、酷派、華為分列前四位,VIVO、中興、OPPO、金立也躋身前十,8個國產手機品牌市場份額合計已經超過67%。
多家分析機構認為,三星正面臨著最艱難的一年。在高端市場,三星一直面臨蘋果的有力競爭;在中低端市場,中國手機廠商阻擊強悍。在三星銷售額和佔有率均出現大幅下挫的境況下,全球市場格局將會繼續變化。
市場剖析
國產機崛起靠精準卡位
對于國產手機來說,與三星分庭抗禮已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面對三星的持續頹勢,業界普遍認為其原因是中國智能手機企業發揮制造優勢,精準卡位細分市場,形成合圍之勢,讓三星顧此失彼。
對于國產手機廠商個體而言,細分領域的成熟逐漸演變成優勢,對三星形成了從核心技術、性價比、生態圈等各方面的合圍之勢。
華為被國內稱為三星最強勁的對手,華為技術流在高端卡位三星,其在硬件的自我研發體係已經形成,並且擁有海思麒麟芯片與大量研發專利,與三星在制造業上的差距正在逐漸縮小。借勢4G,酷派可有效卡位三星4G低端市場與線下渠道,與三星相對偏高的價格相比,酷派面向線下市場發力高性價比與低價高配,抄低端的後路,千元4G手機讓其升至國內4G市場份額第一名。小米在軟硬一體化模式、粉絲經濟方面壓制三星,借助于移動互聯網大潮,建立了國內各大社交平臺的粉絲磁場。同時在軟件生態建設上,完整的生態圈讓三星壓力不小。此外,VIVO、OPPO專攻拍照與音樂,也吸引不少年輕人群,讓三星的潮流光環褪色不少。
在海外市場,中國手機也成為三星的勁敵。作為最早在海外推出LTE的手機和智能終端廠商之一,中興成為在美國市場份額最高的中國手機廠商。小米進軍印度市場發售小米3,酷派獨立電商品牌大神也已試水印度、印尼等海外電商,聯想手機在東南亞和東歐的銷量增長率均分別為300%和500%,華為正在歐洲市場與三星正面PK。TCL、創維也大舉進軍海外新興市場,三星面對的是各區域市場多點開花的強大攻勢。
產業眺望
三星仍在加速布局
面對頹勢,三星已在行動,來自上遊的半導體業務成了新選擇。本月6日,三星宣布將投資15.6萬億韓元,在韓國平澤建立一座芯片工廠。這是三星在芯片領域的最大一筆投資。未來全球存儲器缺口很大,明年的半導體業務會更賺錢。
三星又搶得先機,不得不讓國產機提防。多位業界人士認為,三星擁有全球最完善的供應鏈體係,在自有體係內縮短供應鏈,不僅降低硬件成本,同時可保證產品的快速供應;國內廠商殺入中高端市場在硬件競爭沒有優勢,沒有一家可以單獨抗衡三星,但有能力各自以自身長板打三星某一個環節的短板,因而國產機需繼續提升優勢。
目前,國內手機行業仍然浮躁,更多的是外火內虛的表象。國產手機過于扎堆粉絲經濟、低端市場等,可能會導致智能機生產設計與研發等需要高成本來支撐的技術創新被拋棄,在下一個技術大潮來臨或者在國際巨頭發動供應鏈戰爭之時或遭遇重創,擔任陪練角色。
艾瑞通信專家麥浩超指出,與手握硬件核心技術的三星相比,國產手機在硬件和技術上都還有著不小的差距,需要在此方面加大投入,進行長時間的技術積累,才可能避免曇花一現。
記者
觀察
中國品牌路漫漫
三星雖然呈現頹勢,但國產手機也共同面臨著一個“賣得多利潤少”的事實。
小米手機今年第二季度的總發貨量佔所有智能手機的14%,首次代表國產機超過三星,但三星與蘋果兩家依然佔據行業利潤接近100%,佔智能手機領域利潤的絕對控制權。
這就是缺乏品牌的直接結果。
國產手機長期主打中低端,利潤被攤薄,品牌形象被固化。中華酷聯米等各家紛紛推出子品牌,大家都做爆款,搞饑餓營銷,玩粉絲經濟,攻社會渠道等,有的要佔領中端市場,有的主打互聯網人群,有的搶佔年輕人市場,但底牌多是高配低價,因為品牌之功難以一蹴而就。
建立品牌,高端機型大賣,一直是國產手機短板,但這是不能不佔領的戰略高地。因為國產廠商沒有蘋果對于產業鏈掌控、議價能力、品牌影響力,也缺乏三星從芯片、攝像頭、傳感器、CPU、面板、存儲器和處理器等硬件層面垂直整合的技術優勢。
國產手機品牌之路還長,並不好走。想早點走到,只能扎實修煉:對內持續提升研發創新能力,擴大細分市場優勢,高端機型探索差異化;對外積極布局海外市場,品牌也需要全球化。與2G時代不同,國產手機核心技術在慢慢看漲,互聯網玩法也逐漸精熟。
明年,三星會排第幾?不妨大膽猜。 (吳凡)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