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黨報報談全面深化改革:“真槍真刀”攻難關

2014-10-02 13:12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編者的話: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一系列社會關切、影響深遠、力度空前的改革方案相繼出臺,民眾稱讚,世界關注。

  全面深化改革,正成中國的新常態。

  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惟其磨礪,始得玉成。上下同欲,攻堅克難,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正在中國大地上紮根。

  從今年4月起,本報派出多路記者,深入20多個地區和重點領域的改革一線進行調研,採訪改革實踐者,觀察改革攻堅處,報道改革進行時,有所見,有所思,有所得。

  實踐見智慧,實踐顯勇氣,實踐出真知。從今天起,本報將推出“來自全面深化改革實踐的觀察與思考”系列5篇特稿,敬請關注。

  今夕是何年?全面深化改革元年。

  元年意義在哪?開好頭,起好步,打基礎。

  元年該怎麼幹?真槍真刀,狠抓落實。

  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改革任務,分解為336項重要改革舉措。今年計劃完成的80條重要改革舉措,已全面啟動,有的已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懷抱偉大復興夢想的中國,進入新的“改革時間”。難度前所未有,決心前所未有,力度前所未有。

  接二連三的“沒想到”

  這個中秋,“清”風撲面。一大早,中紀委通過官網通報177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案件,包括3件違規購買發放月餅案。

  以強力整治“四風”拉開全面深化改革大幕,深意不難理解。沒有好的政治生態,“真槍真刀”如何想像?

  中秋前幾天,國務院公佈《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這出乎很多人意料:“速度這麼快,力度這麼大!”這個《意見》,被認為是恢復高考之後最大規模的考試招生制度改革。

  今年早春,“京津冀協同發展”作為一項重大國家戰略橫空出世。這項由總書記親自部署的重大改革,同樣讓很多人驚呼“沒想到”。有媒體評論,中國挑戰“世界級難題”。

  去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總體部署以來,這樣的“沒想到”接二連三。

  今年,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5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第一次會議建章立制,後四次會議均審議重大改革方案,包括司法體制、財稅體制、戶籍制度、國企薪酬、推進媒體融合發展、農村土地流轉等改革。哪一項不是意義重大、事關全局?可哪一項不是“難啃的硬骨頭”?

  新加坡《聯合早報》説,中國的改革幅度和力度“超預期”,“讓國內外大吃一驚”。連一向冷眼看中國的西方媒體也評論:“中國領導層已向外界證明,他們有能力做出艱難決定並聰明地貫徹實施。”

  “艱難決定”,一點沒錯。在一個人口比美國、歐盟、日本、俄羅斯人口總和還多的國度推進改革,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推進改革,在前所未有的社會轉型期和矛盾凸顯期推進改革,能不難嗎?

  “我們能照誰的模式辦?誰又能指手畫腳告訴我們該怎麼辦?”中國之事,無論多難,只能靠自己。發展如此,改革亦然。

  更具挑戰的“下半場”

  難,還有更深層次原因。

  全面深化改革,是在改革開放已進行30多年的情況下進行的,“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

  德國國際政治學者梅斯奈爾認為,過去30多年中國等於完成了改革開放上半場,總體實力獲得大發展;接下來是下半場,任務更具挑戰性。

  今天的改革,新老問題疊加,新舊矛盾交織,既有思想觀念束縛之阻,亦有利益固化藩籬之絆,風險之大、挑戰之巨,印證了“發展起來以後的問題不比不發展時少”的深刻判斷。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秉持這樣的“難易觀”,按照既定時間表、路線圖,堅定不移而又有條不紊地進行極其複雜的“頂層設計”。

  如果説兩年前,世界上還有不少人用疑惑的目光打量中國改革進程,那麼現在發生的一切無可辯駁地宣示,中國的領導者是堅定的“改革派”,也是堅定的“行動派”。

  “總臺賬”有了,“總施工圖”也有了,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關鍵還在落實。不抓實,再好的藍圖只能是一紙空文,再近的目標只能是鏡花水月。

  9月29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明確指出“抓落實的任務越來越重”,“沒有完成或完成不到位的要問責”。

  “抓落實”,這是習近平反覆強調的。他曾把抓落實比成“釘釘子”,“只有連釘七八下,這顆釘子才能牢固”。

  “釘釘子”,這就是對改革應有的態度。

  真槍真刀的“真改革”

  上下同欲,方能所向披靡。

  “真槍真刀”四個字,中央強有力的行動,最具説服力。“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全面深化改革是每個地區、每個部門、每個人的事,誰也不能置身事外。

  真槍真刀,就要敢下深水區,敢啃硬骨頭,敢動自己的奶酪;就要真心擁護改革,積極參與改革,全力推動改革。

  對改革,有人觀望,有人畏難。怕什麼?“怕出風頭,怕冒風險,怕擔責任,怕踩紅線,怕得罪人。”行動上猶猶豫豫、裹足不前,結果是貽誤戰機、影響大局。

  其實最怕的,還是怕動自己的奶酪。

  今年6月,國務院啟動針對19項政策落實情況的首次全面督查,其中一個創舉是引入第三方評估機制。8月底,國家行政學院等4部門的評估報告一針見血,直指有的部門和地方“會批不會管”,“對審批很迷戀,對監管很迷茫”。

  説白了,原來是“官”,現在是“管”;權力“小”了,責任“大”了。很多人還不適應“新常態”。

  的確,拿刀割自己的肉,何其難哉?

  但是,改革全面深化,難免觸動一些人的奶酪,遇到各種關係的羈絆。合意則取、不合意則舍,這是行不通的;各取所需、挑三揀四,甚至借改革之名強化局部利益,這樣更不允許。

  既然真改革,就不能紙上談兵,更不能陽奉陰違。只有這樣,改革才能“如抽絲剝繭之行而為之”,才能真正讓人民滿意。(記者 吳兢 汪曉東 于洋)

[責任編輯: 李桂英]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