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圖/楊仕成
涉及資金上千億,為今年全球最大的並購重組,騰訊等11家民企入股,基金保險公司仍為主力
傳了多年的中石化混合所有制改革,這次真的來了。9月14日晚,中石化發佈公告,披露了其子公司中石化銷售公司完整版的引資名單,共有25家投資者最終入圍。25家投資者將共計斥資1070.94億元認購中石化銷售公司29.99%的股權。此次增資完成後,中石化將持有中石化銷售公司70.01%的股權,全體投資者共計持有銷售公司29.99%的股權。銷售公司的註冊資本將由人民幣200億元增加至人民幣285.67億元。
“這是迄今為止今年全球最大的並購重組。”中國石化一位副總裁表示,這只是改革的起步,引資不是最終目的,只是手段。
公告:11家民營資本入圍
根據公告,中石化此次共引入25家投資者,引資1070.94億元,佔增資後銷售公司股比29.99%。其中,産業投資者以及與産業投資者組團投資的共9家,投資金額326.9億元、佔比30.5%;國內投資者12家,投資金額590億元,佔比55.1%;惠及百姓民生的投資者4家,投資金額320億元、佔比29.9%;民營資本11 家,投資金額 382.9 億元、佔比35.8%。
從名單來看,不少投資者都屬於此前與中石化在業務上已有合作關係的企業,本次簽約投資者中,大潤發(厚樸投資團)、復星、航美(金石投資團)、寶利德(佳興投資團)、新奧能源、騰訊(人保騰訊麥盛投資團)、海爾(海峽匯富投資團)、匯源、中國雙維等9家企業均為中石化産業合作夥伴。
從公告來看,投資者與中石化還有上市約定。公告明確提到,在本次引資完成三年後,如銷售公司尚未實現上市,投資者有轉讓銷售公司股權的,中石化享有優先購買權。
投資方:騰訊看中非油品業務
“這是一次戰略投資”,昨日騰訊相關負責人向本報記者強調。他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騰訊對於投資中石化業務有強烈興趣,並最終在競標中勝出。
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石化在全國已開設了逾3萬座加油站、以及超過2.3萬座易捷便利店。而騰訊看中的可能正是未來極具成長潛力的非油品業務。
就在不久前,中石化銷售公司宣佈與騰訊簽訂業務框架合作協議,雙方將主要在業務開發與推廣、移動支付、媒介宣傳、O2O業務、地圖導航、用戶忠誠度管理、大數據應用與交叉行銷等領域探索開展合作。
引資方:中石化不缺錢,缺活力
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此前曾表示,相比財務投資者,中石化更傾向於戰略投資者。“中石化不缺錢,缺的是活力”,引資的關鍵是改變機制,通過混合所有制把國有經濟搞活,實現公司的真正市場化治理。
中石化也不希望密布全國的網點僅用於加油,傅成玉表示將來中國石化要打造一個綜合服務商的概念,服務於客戶的“吃穿用住行”。
“25家企業投資中石化,不可能都是涉及業務整合的戰略投資,很多投資者本身就是競爭關係”,在西南財大西部商學院副院長唐小飛看來,這些投資者主要還是財務投資。“他們看中的是中石化的現金流,此外5-10年內原油都沒有替代能源,這筆投資非常安全”。他認為,引進這些投資者,可能利於未來中石化銷售公司分拆上市。
華西都市報記者羅提張舟王繼高解 讀
為什麼是這25家?
對於這25家投資者名單的形成背景,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總會計師葉慧青表示,是綜合考慮報價、産業互動性、認購金額和“三個優先”談判的結果。
“有些企業沒能進入名單,一方面可能是他們出於資金等方面的考慮,另一方面也是銷售板塊價值本身有合理的判斷,出價特別低的投資者就可能進不了。因為我們遵循的是同股同價,同股同權,不能因為一家出價低拉低整個價值。”葉慧青説。
據她透露,具體各家入股比例的確定,從中石化角度看就是“三個優先”,即産業投資者優先、國內投資者優先、惠及廣大人民的投資者優先。
中石化集團新聞發言人呂大鵬表示“從投資回報看,拿出的這塊業務市場佔有率較高、收益較穩定,可以給投資者帶來長期穩定的現金分紅。而在非油業務這個領域,通過合作努力,未來有望實現快速發展,股權價值得到快速提升。”
如何保障民資的話語權
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稱,中石化等巨型國企掌握著所在産業的上下游,外界資本尤其是民營資本進入以後,可能會形成“關門打狗”的情況。著名財經評論員葉檀也表示,中石化在資本層面的引資合作,目前還看不出除了融資然後上市圈錢之外的意義。
對於話語權的問題,本次入圍的復星董事長郭廣昌有所擔憂,因為復星此前已經參與到一些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國企當中,卻都沒有話語權,經營上也沒有改變。
對於外界的擔憂,中石化方面回應稱,將在銷售公司將建立多元化的董事會。初步考慮,銷售公司董事會由11名董事組成。其中,中石化派出董事4名,投資者派出董事3名,獨立董事3名,職工董事1名。二是優化公司管理構架。中石化銷售公司已于9月10日發佈公告,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易捷副總經理等9名非油業務職業經理人。這是中石化首次引入“職業經理人”制度,體現了公司用人、用工、分配三項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
阿里巴巴為什麼沒有入圍
早在上半年中石化披露將要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時,阿里巴巴方面就曾透露已經與中石化進行接觸和商談,外界對這兩家公司之間能否牽手頗為關注。而正處於赴美上市最後衝刺階段的阿里巴巴卻落選中石化引資名單。據《京華時報》的報道,阿里巴巴並不符合中石化的引資原則。此前中石化曾公佈引資門檻,包括3個優先,其中一個優先便是“國內投資者優先”,而從阿里巴巴的股權結構上看,其第一大股東和第二大股東均為外國公司,兩者佔據了阿里巴巴超過50%的股份。
本組稿件綜合《上海證券報》、《京華時報》、《第一財經日報》意義
卓創資訊的分析師張斌: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將一定程度激發市場活力,如果最終能形成競爭的多元化,那麼,消費者將能夠從改革中直接獲益,未來可以享受到價格更加低廉,而品質更加上乘的成品油製品。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姚洋:除了所有制改革之外,比如在汽油的銷售上,民營企業能不能與國企處於同一個平臺進行競爭?上游産品是否開放?民營企業是否能不受歧視地從煉油企業獲得與國企同樣品質的成品油?中石化的改革,更重要的是市場的開放。
中宇資訊分析師張永浩:混合所有制改革並不等同於國企改革,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在達沃斯論壇期間表示,混改並不是一個新概念,僅是構成國企改革的一部分,甚至不會是主要部分。但是,其意義在於它對社會釋放了一個中國戰略性行業放開的信號,這是與原油進口權放開一樣引發巨大關注的焦點,代表中國部分壟斷行業有望實現民進國退、邁向市場化。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