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一央企職工近日向紀委和媒體自曝了單位的一份“送禮清單”,而被同事罵為“叛徒”。在中央“八項禁令”嚴風勁吹,相關部門連續發文要求堅決剎住公款送禮等不正之風時,少數企業“逢節必送禮”的潛規則緣何還在大行其道?(9月3日央廣網)
不要驚訝。對於此種現象,中交二勘院黨委副書記胡江順介紹,該公司提倡“自然經營”、“感情經營”、“品牌經營”。而“感情經營”取得別人信任,儘量不要去行賄受賄,一些“禮尚往來”還是可以的。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無論是私人情感還是工作中的合作關係,禮尚往來天經地義,這是中國最古老的傳統,秋高氣爽,豐收的時候,送禮的好季節,更重要的是,符合行業內、官場上的送禮習俗學。
舉報者被同事稱為“叛徒”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兒。按理説,同事送禮都不避開你,是飽含著對你個人的信任,或者説有著更多的“傳幫帶”含義在裏面,卻偏偏遇見個扶不起的阿鬥,難怪乎屢次要求單位安排工作,都被領導層“閒置”起來,一切都顯得如此合情合理了。
看似所有的一切都合乎情理,無懈可擊,但果真如此?
湖南程式法學會會長、湖南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黃捷坦言,企業常把傳統節日作為送禮的時間點,送禮者似乎理直氣壯,收禮者更覺得心安理得,但這依然是一種利益互換,是一種細水長流的腐敗。“送禮清單”被曝光事件綿綿不絕的背後,凸顯的是反貪防腐還存在死角盲區。
中交二勘院下屬單位均留有一定的經營費用,總額控制在工程合同金額的5‰,而這個費用就是用來所謂的“禮尚往來”聯絡感情之用。正因為費用的特殊用途,自然也就很難受到陽光的卡控,成為糊塗賬,為腐敗滋生留下了一口“甘泉”。
當所有目光都聚焦中交二勘院這個“送禮清單”上,所有討伐都針對中交二勘院時,我們是否也要冷靜地思考一下,這是個案還是仍然存在的普遍潛規則?為何在中央“八項規定”嚴令之下,中交二勘院南京項目部還會頂風送禮?
或許此次曝出的中交二勘院“送禮清單”,能夠真正讓民眾看清隱藏在“禮尚往來”背後的實情。
隨著中國改革的深入,市場獲得了越來越多的資源分配權力,衣食住行,不再憑票證供給,而由市場供應;多數日常需求,不再看權力的臉色。
然而,在許多行業及社會資源的分配上,權力仍掌握在政府手中,依靠權力分配,小到孩子上重點學校,大到土地的審批、項目的許可、行業的準入、利益的調整等等,仍壟斷于缺乏監督的權力手中。由於很多地方政府公開不明朗,法律監督不完善,對官員和權力的監管還有諸多漏洞,這就使得資源分配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官員個人的偏好。
作為一個企業,要在競爭中脫穎而出,要在市場中分得一杯羹,向那些大筆一揮就是數千萬上億的項目資金,隨便一個眼色就能讓一個企業消失或讓一個企業日進鬥金的官員獻媚也就成情理之中的事兒。
在這種資源分配的架構下,企業為求生存,逢年過節拿出“工程合同金額的5‰費用”作為經營情感之用,也就顯得“合情合理”了。
所以,當我們用心讀懂了這張“送禮清單”隱含的精髓時,也就讀懂了傳統佳節“禮尚往來”之風久治不愈之癥結所在了。(謝曉剛)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