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非市場化手段逐漸退出中國樓市調控

2014-08-30 09:33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新華網北京8月29日電(記者陳思武、郭信峰、岳瑞芳)在房地産行業即將迎來“金九銀十”傳統銷售旺季之際,杭州、西安、貴陽等三地政府28日先後宣佈取消樓市限購,給當前低迷的中國房地産市場帶來一絲喘息之機。

   隨著不斷有城市加入樓市鬆綁“大軍”,中國多數地方政府已陸續退出對樓市的行政干預,對購房者房屋套數、住房面積、戶籍等非市場化的限制正逐步失效。截至目前,僅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珠海、三亞、南京、西寧和蘭州等城市尚未宣佈鬆綁限購。

   在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匡賢明看來,地方政府逐步退出樓市限購政策乃“大勢所趨”。

   “短期內,房地産市場過度調整的風險正在加大,有可能對整體經濟運作造成衝擊。這是各地取消限購最直接的原因。”匡賢明説,從中長期看,政府在土地出讓、項目開發等環節中的角色和作用也不容忽視。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在中國70個大中城市中,7月份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價格環比出現下跌的城市數量超過90%,而1至7月份全國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速更放緩至年內新低,商品房銷售面積則同比下降了7.6%。

   中國這一輪樓市限購政策始於2010年,當時北京市鋻於房價飆漲、投機需求旺盛,不得不進行行政干預,推出一系列限購措施,隨後,限購政策陸續擴展至47個主要城市。

   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張大偉注意到,杭州市取消限購的聲明使用了“充分發揮市場在樓市調控中的主導作用”等措辭。他表示,隨著樓市降溫和投機潮回落,為遏制投機出臺的限購措施在很多城市已沒有存在的必要,這些臨時行政手段預計未來將逐步退出,恢復市場化調控。

   張大偉説:“在樓市降溫的情況下,土地財政的存在使各地救市的政策出臺愈加頻繁、力度越來越大,而多次放鬆調控政策,對購房者的心理衝擊比較大,部分購房者入市的積極性正在提高。”

   儘管限購措施打壓了投機需求,但由於行政色彩過濃,從一齣臺開始,這些措施所引發的社會爭議並不小。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城鄉建設經濟系主任陳淮認為,過去中國一些房地産政策在抑制投機需求方面的確發揮了作用,但限購等行政手段成本高、效率低,滯後性、主觀性、被動性明顯,而土地制度、中央與地方財稅關係以及城市結構調整等根本性問題也沒有同步作出調整,因此需要進一步改革。

   “新一屆政府正在逐步走向市場主導,因此,退出行政手段現在正是時候。”陳淮説。

   不過,評級機構惠譽8月初在一份研究報告中則警告稱,在沒有引進其他反投機措施的情況下,中國房産限購政策的鬆動和貨幣政策的放寬可能會在無意間再次助長住宅市場的投機活動,“就像中國地産行業在2009年所經歷過的一樣”。

   “從長遠來看,這並不利於住宅地産行業的結構性調整。”惠譽的報告説。

   匡賢明認為,土地是特殊要素,政府進行嚴格規劃和管理無可厚非,房地産領域要保持健康發展,市場無疑需要發揮決定性作用,但政府也需要更好發揮自身作用,由於市場起“決定性作用”的格局尚未形成,客觀上也加大了市場的波動。

   他預計,中國政府短期內可能逐步退出房地産領域的行政手段,加快棚戶區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設的步伐,同時逐步削減行政審批措施。此外,在一定的情況下,加大對房地産領域的稅費減免也不能排除。

[責任編輯: 普燕]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