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民族品牌為何"坑人"? 品牌驗身須看"出生地"

2014-08-25 10:17 來源:中國品質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原來我們每天吃的用的都是外國貨啊!中華民族的品牌沒有了,多給老祖宗丟臉啊。”近日,網友東北鷹在一篇網帖中這樣留言。

  而網友8192針對同一網帖的留言,正好與上述觀點針鋒相對:“在咱家生的孩子,就是咱家的孩子。”

  這一網帖的標題為“中國十大坑人‘民族’品牌”,近日在網路,尤其是微信上廣泛傳播,引起不少網友熱議。

  民族品牌為何“坑人”?網帖內容真實性幾何?記者通過調查採訪發現,網帖早已是多年前的舊聞,只是再次被翻出來並借助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傳播。其內容也是漏洞百齣,一些“涉事”品牌也因此懶得回應。品牌專家認為,追蹤品牌“身份”,最重要的是看其“基因”,即出生地。在當今國際化的社會環境下,並不是股權結構發生了變化,就意味著改變了品牌內涵。

  網帖內容漏洞百齣

  關於名為“中國十大坑人‘民族’品牌”的網帖,搜索發現,2012年7月在網站論壇中曾傳播過,也有網友稱這是更早前的舊聞。

  記者聯繫網帖中涉及的相關企業,一些企業表示早已注意到網帖內容,存在不準確的情況,沒必要回應。而在工商系統的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中,並未查到相關企業的股權構成資訊。但根據企業官網及年報等權威消息源,網帖提及的內容漏洞百齣。

  網帖提到,西安楊森雖然名字裏有個西安,其實早就百分之百屬於比利時了。但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官網顯示,西安楊森是美國強生公司在華最大的子公司,也是中國最大的合資制藥企業之一。

  “可口可樂179億元收購匯源,一場轟轟烈烈的收購案,那麼多保衛民族企業的呼聲,換來的卻是狗血的不能再狗血的一個事實。”網帖使用的描述語言十分激烈,刺激著網友的神經。

  但據公開報道,網帖中提到的收購金額用錯了貨幣單位,以“元”代替了“港元”。並顛倒事實,把“失敗”的收購結果説成了“成功”。2008年9月,美國可口可樂公司宣佈,擬以179.2億港元現金收購中國大型果蔬汁生産商匯源果汁。中國商務部2009年3月正式宣佈,根據中國反壟斷法,禁止可口可樂收購匯源。

  “至少核實了5家網站,才敢肯定,中華牙膏早就已經是荷蘭聯合利華的了。”網帖特意凸顯消息核實的過程。但據權威報道,聯合利華雖然擁有中華牙膏的經營權,但卻沒有商標的擁有權。

  歷史追溯回1994年1月,上海聯合利華牙膏有限公司成立。聯合利華以1800萬美元資金入股,取得了合資公司的控股權;上海牙膏廠以土地廠房和設備作價1200萬美元入股,佔有40%的股份。之後雙方在品牌上達成了許可經營合同,聯合利華取得了“中華牙膏”品牌的經營權,條件是向上海牙膏廠繳納品牌使用費。

  另外,網帖關於雙匯的內容也是不準確的。網帖描述稱:“直到現在還時不時吃點雙匯火腿腸,雖然它早在2006年就賣給美國高盛集團”。

  2006年12月,根據雙匯發展公告,河南省漯河市國資委將雙匯集團100%股權作價20.1億元,賣給了高盛集團和鼎暉投資合資成立的香港羅特克斯有限公司,高盛在其中佔有51%的股份。而到了2007年10月,股權構成發生了傾斜。高盛投資將其在羅特克斯中持有的5%股份轉讓給鼎暉持有,轉讓後鼎暉持有羅特克斯54%股份,高盛投資持有46%股份。不得不提的是,鼎暉是一家海外註冊的中國私人股本公司。

  其實,近幾年,關於外資控股、民族品牌話題的爭論時有發生,涉事企業往往也“很苦惱”。但在不少企業看來,在配合政府推動改革開放的過程中,企業引進外資參股並非特例,不應被差別對待。

  品牌“身份”追蹤先看基因

  品牌研究專家李光鬥表示,民族品牌這個概念在國際上用得比較少,一般用local(本地化)或national(國際化)來劃分。品牌屬於上述兩者中的哪一類,最重要的是看其基因,即品牌在哪兒出生。因為産品有原産地概念,品牌有出生地概念。“網帖中不管品牌被賣了多少次,仍然把它視為中國品牌,因為這是一個國際化的社會,不因為你股權結構的變化,你的品牌就發生改變。”

  李光鬥舉例稱,雖然吉利買了沃爾沃品牌,成了大股東,但不能説沃爾沃是個中國品牌,它仍然是一個瑞典品牌。同樣的道理,帶有中國基因的品牌,不能因為發生股權結構變化,就認為它變成了一個洋品牌。“説十大民族品牌坑人,吸引眼球的成分濃厚。”

  在無錫品牌學會副會長曹洪東看來,品牌是內斂於心形之於外的東西。內在的部分包括誠信、責任、核心價值等;形之於外包括包裝、産品品質功能、技術指標等。品牌外在的內容有時受股權變動等影響發生變化,但內在的軟性價值往往根植于品牌成長環境中,很難發生改變。外資控股的本地化品牌,應注意品牌核心價值觀的延續發展。

  網帖中提及的品牌,有些當初股權結構發生變化時,僅僅是一個商標,還算不上真正的品牌。在業內人士看來,要注意商標和品牌的區別。不能忽視的是,有些國內的商標,正是借助外資參股的機會發展壯大,成長為一個知名品牌。

  “中國在整個經濟轉型過程中,要更加重視品牌經濟,而不能僅僅成為國際品牌逐鹿的市場。”李光鬥説,一個國家要多産生帶有自己基因的品牌,數量越多,國家越強大,因為品牌的強大往往表徵著經濟的強盛。

  □ 本報記者 朱祝何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