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市場層面來看,未來60%左右的新增住房需求將由城鎮化帶來。”21日,在“2014中國新型城鎮化高峰論壇”上,住房與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説,未來的城鎮化將促進市場增加大量住房需求,這對於當前普遍供大於求導致行業下行的房地産業乃至整體經濟形勢,都潛力巨大。
秦虹認為,新型城鎮化與房地産業關係密切。其中,“新型城鎮化將著手解決居住在城市棚戶區和城中村的‘一億人口’的住房改善問題”。應該高度關注未來隨著城鎮化的定居落戶政策,初次在城市裏就業的這一部分出資購房的家庭住房需求。
秦虹説,到2020年,如果實現城鎮每人平均居住面積35平方米的目標,其中60%的需求來自於城鎮化,而城鎮化新增城市人口需求的裏面,主要是初次置業的需求,也就是所謂的剛性需求,其次是改善性需求。這意味著,未來的住房供給依然要高度關注首次置業的家庭中小戶型的需求。
業內認為,當前的房地産市場普遍存在庫存高企、供大於求,這也是今年以來房地産市場持續下行的主要原因。國家統計局18日發佈的5月份“70個大中城市”房價變動數據顯示,有半數城市出現環比下跌。事實上,2014年以來,房價環比下降的城市幾乎在逐月增加。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劉建偉認為,部分城市庫存壓力較大、近期市場預期不明、購房者持觀望情緒等多種因素導致房價有所下降。
秦虹認為,房地産下一步的發展,一定要關注需求在哪,誰最需要住房。房地産的投資開發應該跟市場的選擇相吻合。市場主要取決於未來城鎮化進程中帶來的産業和人口的集聚,這是一個有真實支撐力的市場。
除了住房需求增長以外,秦虹還指出,由於土地市場與房地産市場密切關聯,新型城鎮化中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為核心的土地政策,還將對未來城市發展和用地帶來影響。“新型城鎮化將改變過去大規模的新區建設發展格局,主要以土地利用效率為核心,特別是在五百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不再簡單地增加一些新增的建設工地。”
秦虹説,在此基礎上,大城市以前“攤大餅”的、外延式的、粗放性的土地用地模式將難以持續,而是要帶動周邊中小城市的城市群,形成可融性城市發展的格局。這也意味著,地方政府要挖掘已有的城市建設用地的潛力,把過去已經是國有性質,但利用效率比較低的土地,實行再規劃。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