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訊 (記者/馬喜生 黃少宏 通訊員/成廣偉)南方日報連續推出的“廣州‘地溝油’去哪了”報道引發了社會廣泛熱議。日前,廣州市城管委召開新聞通氣會予以回應,並介紹了正在推進的《廣州市餐飲垃圾和廢棄食用油脂管理辦法(送審稿)》(以下簡稱《辦法》),目前“地溝油”仍由食藥監部門監管。
據介紹,《辦法》如獲通過,未來餐飲垃圾和廢棄食用油脂將合二為一歸口市城管委監管。而擬推出的《辦法》規定,包含“地溝油”在內的廢棄食用油脂,未來也擬同餐飲垃圾一起,在收集、運輸、處置方面實施特許經營制度。
約兩成廢棄油脂去向不明
據廣州市城管委不完全統計,目前廣州每天大約産生1500噸餐廚垃圾,其中附帶的廢棄食用油脂為100—150噸。
廣州市城市管理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陳偉鋒説,目前廣州僅有4家企業擁有廢棄油脂回收資質,每天總的廢棄食用油脂處理規模為70—80噸,大概有兩成的廢棄食用油脂處於無序排放的狀態,即去向不明。
據介紹,正規的廢棄油脂回收企業提煉的油脂用於生産肥皂、潤滑劑等化工原材料,以及生物柴油。被小作坊非法回收的油脂,大部分被提煉後還是流入生産化工原材料。
陳偉峰坦言,確實也有小部分廢棄食用油脂會被非法收運小商販“分離出來做‘地溝油’”,回流到市民餐桌,但是經過稀釋,比如以1:20,或1:50的比例稀釋後,在現場短時間內是難以測出來的,要在實驗室才能檢測出來。
廢棄食用油脂登記排放
據介紹,市城管委已經牽頭起草了《廣州市餐飲垃圾和廢棄食用油脂管理辦法》,去年送市法制辦進行審查,今年又根據各相關部門的意見進行了修訂,目前已完成送審稿,等待審查。
據悉,《辦法(送審稿)》力求解決“回收難”這一困擾廢棄食用油脂監管的核心問題。
一是設計了餐飲垃圾和廢棄食用油脂排放登記、臺賬申報制度,要求餐飲垃圾與廢棄食用油脂産生、回收和處置單位,如實記錄餐飲垃圾與廢棄食用油脂産生、回收和處置的數量、種類、來源以及去向,並定期向主管部門申報。産生單位要向所在地的區級城市管理部門登記,收運、處置合同要備案,重大變化也要登記。“可是現在廢棄食用油脂還是有經濟價值的,以前可以賣錢,現在要餐飲企業免費提供,他們不願意的話,怎麼辦?”對於記者的問題,市城管委政策和法規處處長林文毅表示,針對這一方面,設計了相關制度,即結合環保年審,企業如果不配合做好排放登記,違法將廢棄食用油脂賣出去的話,年審就會通不過,拿不到排放許可證,“那意味著企業要關門”。
二是設計了轉移聯單制度。聯單載明單位名稱、餐飲垃圾與廢棄食用油脂種類和數量,隨廢棄食用油脂同行,由産生、回收和處置單位分別如實填寫聯單內容,確保從收運到終端處理廠能夠對接上,防止餐飲垃圾與廢棄食用油脂從産生到處置的流轉過程中流入非法渠道。
三是各級政府和各相關部門明確職責,確定行業管理,分別由環保、城管部門對收集、運輸和處置經營實施行政許可。同時以區為單位,劃出若干片區,對應就近處置。
收運處置交給同一單位
對於餐飲垃圾和廢棄食用油脂,國內有些城市是將收運和處置分別交給了不同單位的。“這導致了運營上的不順暢”,林文毅表示,為解決這一問題,《辦法(送審稿)》實行收運、處置一體化的做法。這裡面首先是指將餐飲垃圾和廢棄食用油脂合二為一進行管理。同時,收運和處置也由同一個單位處置。
“有些非法企業會在晚上偷運廢棄食用油脂”,陳偉鋒指出,單靠城管委一家是難以完全監管到位的。為此,《辦法(送審稿)》明確,未來將由城管、環保、公安交警等各個部門實施聯合執法,對非法收運車輛實施扣押和查處。
另外,廣州市固廢辦設施建設組副組長張剛介紹,目前,廣州已經在建的餐廚廢棄物迴圈處理場所,預計今年6月份建成並投入試運作。大田山垃圾填埋場採用高溫耗氧微生物生化工藝,每天可以處理200噸餐廚廢棄物。
除了大田山項目在建之外,廣州增城市200噸餐廚垃圾處理廠和東部固廢處理項目中的400噸餐廚垃圾處理廠也已經納入國家試點項目。其中,增城項目計劃2015年9月建成並投入試運作,東部項目2016年完成一期建設,預計日處理量400噸。
這意味著,兩年後,廣州三個餐廚垃圾處理廠正常運營的話,理論上每天可以處理800噸餐廚垃圾。
據透露,廣州還將開發餐飲垃圾和廢棄食用油脂收運處理監管系統,採用現代化的資訊技術手段,實施物聯網技術,強化對餐飲垃圾和廢棄食用油脂處理的監管,實現對餐廚垃圾和廢棄食用油脂的産生、收運和處理的全流程聯單式管理,對餐廚垃圾和廢棄食用油脂的末端處理進行計量分析、環境指標動態監管,確保餐廚垃圾和廢棄食用油脂規範化處理。該技術項目將在今年下半年招標,明年上半年有望實施。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