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中國經濟打出漂亮的V字 順利走上轉型升級的調整之路

2013-12-31 08:55 來源:北京晨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2013年的中國經濟並不一帆風順,是頓挫的、坎坷的,甚至是迷茫的,但政府這一次卻沒有伸出那只被認為是“閒不住的手”,反而成功扮演了一次“守夜人”的角色,不但通過減稅放權的方式成功扭轉了經濟的頹勢,還促成了“以改革促增長”共識的形成,讓中國經濟順利走上轉型升級的調整之路。

  減稅放權應對經濟墜落

  2012年的慣性使然,2013年的開局並不順利,中國經濟增長一直處於下滑階段,到第一季度結束,GDP增速僅為7.7%,較去年第四季度回落0.2個百分點。多年以來,市場已經習慣了在8%以上的經濟增速下急駛,而一旦GDP滑落下8%,且趨勢不改,市場信心難免會出現動搖,繼而失去企穩增長的基礎。

  面對市場信心的缺失,新一屆政府並沒有採取往常的刺激手段,而是率先通過刺激市場、減稅放權的方法向市場注入活力。

  從4月到6月,國務院先後多次召開常務會議,在進一步擴大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進一步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事項,加大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力度,引導信貸資金支援實體經濟,加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推進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加快棚戶區改造等多方面進行部署,在中微觀層面為激發市場活力奠定了基礎。

  此外,由於利率市場的管制,大量資金被銀行體系從表內轉移到了表外,影子銀行在2013年愈演愈烈,對實體經濟已經形成傷害。央行、銀監會等一致將目光投向影子銀行的風險,對銀行的表外資産加強了監管,特別是央行在年中時特意收緊流動性,導演了一次銀行間拆借市場的“錢荒”事件,警告銀行體系資金“空轉”的風險,從金融穩定層面為經濟恢復提供了保障。

  “下限論”恢復市場信心

  任何硬幣都有正反兩面,好的措施不一定會立刻顯現效果,反而有可能在短期內呈現出相反的一面。

  儘管上半年中央出臺多項措施,為市場注入了長期增長的活力,但從短期來看,改革效果未能立竿見影,經濟下滑的動能依然存在。數據顯示,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長下滑至7.5%,較上一季度再跌0.2個百分點。

  外部環境的惡化則加大了中國經濟增長的壓力。發達國家經濟恢復乏力,導致我國出口市場持續承壓,加之美國、日本等發達經濟體相繼出臺了大規模的量化寬鬆政策,進一步提升了新興市場的貨幣升值壓力,在人民幣外升內貶的形勢下,製造業幾乎難以為繼。

  在這種形勢下,如不儘快實施短期的穩增長措施,增長很有可能滑入“失速”的區間,造成經濟硬著陸。對此,李克強總理從7月份開始在地方密集調研,並多次表態“穩增長”,恢復市場信心。尤其是在廣西的一次經濟座談會上,李克強總理首次提出要使經濟增長率、就業水準不滑出“下限”,物價漲幅等不超過“上限”。

  “下限論”給市場吃了一顆定心丸,但市場依然不確定中央會使出什麼手段來拉動經濟回升。就在這個時候,市場上出現了希望政府出臺大規模財政刺激政策的聲音,更有不少金融機構希望進行貨幣放水以保“下限”。事實證明,這些人不僅低估了新一屆政府要調整經濟結構的決心,更低估了政府在穩增長方面的智慧。

  穩中有為觸底反彈

  “保下限”率先從統一市場預期開始。7月25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撰文指出,“保持合理的貨幣信貸總量,為小微發展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封死了有關機構對貨幣放水的希望。與此同時,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多個場合表態,中國不會出臺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政策,“四萬億”再來一次根本不可能。

  在財政與貨幣政策頂住壓力之後,國務院在7月到9月通過多次常務會議決定的方式,相繼推出了促進資訊消費,改革鐵路投融資體制,加快中西部和部分貧困地區鐵路建設,為小微企業暫免征收增值稅和營業稅,為出口企業簡化審批流程,激活財政存量資金,推進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擴大信貸資産證券化試點等一系列措施。

  這些措施被市場稱為穩增長的“組合拳”。而在“組合拳”打出之後,宏觀經濟真的奇跡般開始顯著回升了。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速從7.5%回升至了7.8%,一舉實現V形反轉,令市場頗感驚嘆。而就當市場還有部分聲音懷疑改革是否會繼續的時候,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讓這份疑慮徹底煙消雲散了,而在“以改革促增長”的新共識下,2014年的中國經濟更值得期待。

  值得記住

  “底線思維”

  中國經濟到底應該保持一個什麼樣的增長速度才算是“合理的”?對於這個問題,當前市場上的觀點並不統一,已經達成共識的是,高增長、高通脹的路不能再走。

  李克強總理提出,要讓經濟增長率、就業水準不滑出“下限”,物價漲幅不超出“上限”。這個“上限”和“下限”概念的提出,被市場認為這是本屆政府在宏觀調控方面的“底線思維”,而上限、下限就是“合理的區間”。

  也就是説,只要經濟運作指標沒有觸及底線,政府的工作就會以調結構、促改革為主要目標,而一旦經濟指標突破底線,那麼就要更加重視經濟增長或者壓制通貨膨脹,保持經濟平穩運作。

  “錢荒”

  什麼是“錢荒”?通俗的講,就是市場上沒錢了。6月20日,向來不差錢的中國銀行間市場突然爆發“錢荒”,當日銀行間隔夜拆借和回購利率均超過13%,隔夜回購利率甚至最高突破30%,直接導致了債市震蕩,股市大跌。

  隨著問題的愈演愈烈,央行終於出手救市,向市場注入流動性才緩解了這次錢荒,市場利率回歸正常。事後,央行表示,這次是對銀行業流動性管理的“壓力測試”,是一次應對流動性危機的“演習”,為的是警告商業銀行不要過度將資産負債期限錯配,這樣很容易引發系統性風險。

  “錢荒”事件的發生讓市場認識到了“克強經濟學”中金融去杠桿化的力量,也認識到了本屆政府堅持“盤活貨幣存量”,堅持不進行貨幣放水的決心。記者 孫春祥

[責任編輯: 王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