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區建設這一新名詞對於作為全國現代化大農業先行區的黑龍江省農墾建三江管理局來説並不陌生,2009年至今,建三江管理局在現代化大農業上建設上累計投入資金100余億元,實施農業全方位升級工程。糧食産能屢創新高,總産由5年前的51億斤增至2012年的140.7億斤,糧食商品率達95%以上。
目前,建三江管理局以穩步增加糧食産量、提高農産品品質、強化工業支撐為主題,加快現代農業建設,一場致力於建設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大幕正徐徐拉開。
“農基+農機”夯實增産基礎
一組數字,説明瞭建三江糧食産量的變化。2009年至今,建三江管理局在現代化大農業上建設上累計投入資金100余億元,加強“種、苗、藝、機、水、産、服”建設,加強基礎設施和配套體系建設,實施農業全方位升級工程。糧食産能屢創新高,總産由5年前的51億斤增至2012年的140.7億斤,糧食商品率達95%以上,産量佔全省糧食總産的1/8。
增産是如何發生的?建三江管理局黨委書記陶喜軍説,農業基礎設施是糧食增産的前提。建三江管理局建起了16個農業科技園區,推廣了缽育擺栽、測土配方施肥、葉齡診斷管理、精準變數水肥一體化等20多項新技術。通過工廠化、智慧化集中浸種催芽,在全國率先實現100%統供芽種。在生態林業保障作用上,連續四年每年投入1億元,實現了造林綠化投入、城鎮綠化提檔、道路綠化升級、水利綠化配套和農田林網完善“五個新突破”。全局還示範帶動周邊市縣打造了百公里科技示範帶、百萬畝高産攻關示範田、百元畝增效示範田,建立科技示範戶1500個,培訓農戶32.2萬人次。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本著灌、排、蓄、養、觀光“五位一體原則”,建三江管理局大力發展節水迴圈低碳農業。目前,三江平原“兩江一湖”重點水利工程八五九、勤得利、青龍山、前哨四大灌區陸續開工建設,全部建成後可灌溉水田715萬畝,年可增産糧食25億斤。
沒有農業機械化,就沒有農業現代化。2006年以來,建三江管理局以增量調結構,在調整中擴增量,用優而新的增量改變存量。實施了“大農機振興計劃”,每年用於農機更新的投入都在3億至5億元,年更新農機具達1.8萬台件,全局農機總動力已擴增至135萬千瓦,農業機械總量已達22萬台件;農業生産綜合機械化率達98%,高於全國49個百分點。
在建三江,領先的水田全程機械化水準確保了水稻主要生産環節“六個十天”全部完成,即浸種催芽十天、育秧播種十天、水整地十天、插秧十天、收穫十天、秋整地十天。全程綜合機械化率達97%以上,實現農機具技術狀態完好率96%,農機新度系數達0.78。水稻生産關鍵環節基本實現“五個十天”全面完成,即攪漿整地十天、水稻育秧十天、水稻插秧十天、水稻收割十天、秋翻地十天。
科技支撐未來增産
未來糧食增産靠什麼?建三江管理局黨委書記陶喜軍認為,建三江要努力建成引領全國的農業現代化試驗示範基地、大型商品糧戰略基地、綠色安全農産品生産基地,就要從地表水利用和水稻種子育繁上求突破;在水稻大棚全程機械化、田間運苗機械化、水田大型植保機械、水稻側深施肥、寬窄行插秧機、抗災機械裝備上求突破;在衛星遙感等資訊化技術應用上求突破。
怎樣讓科技在農業生産中發揮巨大效力,建三江管理局“招數”頗多:
以農業産業化為基礎,在品質上求發展。實現播種面積1100萬畝,平均單産1291斤,總産142億斤。以提高農業抗災能力為支撐,在夯實基礎上求發展,全管理局科技成果轉化率已達85%、科技貢獻率達75%以上。
投資2億元建、改大棚育秧基地100處(1萬棟以上)、3萬棟,實現大棚100%集中育秧,投資4.2億元進行農機更新,調優農機裝備結構和佈局,加快中低産田改造和農田水利建設。在現有農業專業合作社180個農業專業合作社的基礎上,再增加農業專業合作社30個。
以農業技術整合化為先導,在科技轉化上求發展。加快推進水旱田各個環節技術整合,實現從業人員綜合素質顯著提升,用軟實力提升種植業經濟效益。以管理服務優質化為保障,在體制機制上求發展。加快各類實用型農業專業合作組織建設的推進力度。
綜合配套改革釋放農業潛力
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是在深化農村體制改革、創新農村經營管理制度、進一步探索農業發展的長效機制等方面實現突破。近年來,建三江管理局致力於推動農業發展、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配套設施,把發展糧食生産作為當前試驗區建設的重點任務,把實施千億斤糧食産能工程、增加農民收入作為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建設的階段性目標,有力推動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建設步伐。
加大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緊抓“水”這一農業命脈,從2004年開始,加大境內地表水的開發利用,實現雨洪資源化,減少地下水開採,全面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截至2012年底,全局實現江水灌溉面積20萬畝。投資2864萬元完成了八五九灌區幹渠及配套建築物的建設,新修渠道47.25公里,完成溝道65.07公里,新增江水灌溉面積8萬畝。投資1.3億元完成勤得利總幹渠9公里,幹渠20公里,實現灌溉面積5萬畝。
加強農業生産的科技支撐。搭建好農業科技平臺,不斷增加科技成果的轉化率,是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建設和糧食增産增收的重要保障。建三江近兩年投資2億元,把傳統農區變成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實習、科研基地,相繼與中國農科院、中國農大、東北農大開展合作。幾年來,管理局1000公里科技示範帶上的科技示範戶平均水稻單産691.6公斤,帶動普通戶年平均增産47.8公斤,示範田平均單産有望突破800公斤,輻射帶動全局1000萬畝水田應用新技術6項。
體制創新激發農區活力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圍繞發展現代農業,推行綜合配套改革,推動轉變傳統的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提高農産品品質,提高農民收入。
在位於“兩大平原”的建三江開展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有利於促進城鄉統籌發展,是為全國糧食主産區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積累經驗、探索新路。
今年,建三江圍繞國家實施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的良好機遇,全局以全面實施“優農”戰略為契機,以完善綠色農業體系為基礎,以實行農作物全程標準化生産為核心,以強化農産品品質監管追溯為手段,進一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提升農産品品質安全水準,促進墾區現代化大農業健康快速發展。
在創新農業生産經營體制方面,建三江管理局在創建農民專業合作社中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據統計,目前建三江管理局農民專業合作社工商註冊182個,其中,種植業合作社147個,畜牧業合作社9個,漁業合作社1個,林業合作社1個,服務業合作社22個,其他合作社2個。加入合作社的成員總數12403個,其中農戶12395戶,佔農戶總數的22%,團體成員8個;帶動農戶28545戶、佔農戶總數的50.6%。
目前,建三江專業合作社農作物總面積307.05萬畝,佔全局播種面積的27.8%;農産品總産量189萬噸,佔全局農産品總産量的28%;為會員統一購買農業生産投入品總值52949萬元,統一購買比例達到80%以上的合作組織128個;農産品銷售總值268315萬元,統一銷售農産品達到80%的合作社99個;成員通過合作社生産經營獲得的戶均純收入為61350元。從總體上看,農民專業合作社創辦主體日益多元,運作效果逐漸顯現,發展態勢良好。
在財稅政策扶持上,2012年12月20日,建三江管理委員會正式掛牌成立。其中在招商引資項目上出臺了《關於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工作的實施意見》和《招商引資相關工作暫行辦法》,明確招商引資目標任務、財稅優惠政策。積極協調有關金融、擔保機構開設綠色通道,確保招商引資工作順利推進。
目前,建三江管理局以稻米加工産業為主導,以引進大型龍頭企業和重點園區建設為重點,全力推進綠色稻米産業核心區建設。2013年將開工建設洪河30萬噸米業綜合加工項目、七星工貿園區無土生態育秧盤項目、經濟開發區糧食機械廠3個重點項目。為了建立強有力的協調組織機構負責專項推進,建三江管理局還成立了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建設專項推進組,專心研究、專門謀劃、專一推進,確保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責任編輯: 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