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將至,研究機構、業內人士對下一步中國經濟的各種“猜想”紛紛出爐。如亞洲開發銀行就發佈報告稱,基於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措施將對私人消費和投資産生積極影響,將中國明年經濟增長預期從7.4%調高至7.5%。
而在日前舉辦的環球時報2014年會上,關於“如何再創中國經濟奇跡第二季”的論題,則更為深入。會者從外部環境、內生動力、經濟週期等各方面各述己見。
世界經濟規則正在改變
為中國經濟發展“蓄力”,除了機制體制改革,圍繞結構調整進行轉型升級外,穩定的國際市場環境仍不可或缺。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提醒,一定要注意當前國際形勢中美國的動向。“美國已經不再提貿易的全球自由化,美國會在世界掀起貿易平等的概念。”
持相似觀點的還有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院長李向陽。他表示,金融危機以後,發達國家要搞全球再工業化,甚至在經濟學上提出再全球化,重新制定全球經濟的規則。全球經濟規則的平臺已經從多邊主義、多邊機制轉向雙邊機制。“此外,以前新興經濟體跟發達國家能夠保持同步,而現在發達國家與新興經濟體之間的經濟增長出現一種蹺蹺板的效應,也就是他們好的時候可能是我們糟糕的時候。這些變化給中國打造第二季經濟奇跡提出一系列全新挑戰。”魏建國説。
新一輪創業潮將到來
習慣了以外向型經濟示人的中國,其實一直希望扭轉這一局面。如何挖掘自身潛力也在不斷探索中。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副所長丁一凡看來,隨著三中全會改革措施的落實,會出現新一輪創業浪潮,這“應該是支撐國內經濟增長的一個動力。“審批權下放,精簡審批權,允許民間資本辦銀行等金融機構,會給民企創業提供更多機會,創辦企業會變得更加容易。另外,中國勞動成本、土地成本的迅速上漲,也使得許多出口加工業在中國失去優勢。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出口加工業的行業優勢不再,但中小服務業企業不受這種環境影響,這可以某種程度上支撐中國下一步增長。”丁一凡説。
創業除了在國內,專家表示,“走出去”的時機也漸成熟。
丁一凡指出,中國有巨大的外匯儲備,有能力鼓勵企業走出去。企業到海外進行直接投資比使用外匯購買債券的收益也高得多。“我們在非洲直接投資的年收益率都在20%左右,跟外國企業在中國的直接投資一樣高。在歐洲的投資雖然沒有這麼高的直接回報率,但卻大大彌補了技術差距。”
東京大學北京事務所所長宮內雄史也認為,今年中國出國留學的學生達45萬,在海外的留學生大約120萬,佔全世界留學生總數的20%多。其中80後、90後的海外留學生估計達到800萬左右,而80後之前具有海外留學經驗的人合起來只有40萬。這些國際人才如果能夠在將來全球發展的各戰線、各地區發揮力量的話,有助於推動全球經濟的穩定發展,同時反過來又帶動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
經濟進入服務革命期
對於目前經濟增長遇到的問題,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指出,要出現增長奇跡的第二季,必須解決物質産品份額巨大和價值實現份額過小的大分流現象。“保守地説,我們去年生産了全世界35%左右的物質産品,但GDP僅佔世界規模的10%,這是個結構問題。未來10年,如果沒有5到6個新技術主導意義下的産業群,帶動中國增長,則實現第二季增長奇跡的可能性很小。但結構調整不是簡單的産業結構調整。我國産業結構調整的政策必須在産業、市場和金融結構三結合的調整意義上下工夫。”
零點諮詢公司總裁袁岳則認為,製造業産能不能及時傳遞到服務對象,其實本質是服務業的問題。因此“啟動內需的關鍵是服務業,而不是製造業。”在每人平均GDP進入5000美元的時候,經濟史將進入服務革命年,從去年開始,中國經濟進入到經濟發展的服務革命期。而現代服務業發展最重要的是低稅。 作者:劉昕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