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地産  > 正文

畢業生尋租陷阱防不勝防 當心遭遇二房東黑仲介

2014-08-15 13:13 來源:南方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已經入秋的廣州仍然打著炎熱的拍子。

  一波又一波的高校應屆畢業生隨著熱浪涌入廣東,租房成了他們踏入社會的第一堂必修課,不管是水漲船高的房租、充滿未知數的合租者,還是黑仲介、“二房東”,租房資訊的各種甄別,都是他們繞不過去的考題。

  在這群官方公佈的近75萬在粵求職的“90後”中,他們組建起以各自職業、畢業學校為關鍵詞的QQ群、微博圈、微信群“抱團取暖”。不斷有新人加入,也有人黯然退出,但幾乎每天都有人吐槽、曬心情,最多的還是求攻略、尋找合租夥伴。

  8月以來,記者隨同他們一起經歷租房的故事,聆聽他們被騙的遭遇,也許能給後來者更多的啟發。

  漲不停的房租 “剛工作最大的感受就是窮”

  李蕾(化名)畢業于北京一所211院校,在廣州某大型國企找到了一份起薪6000元的工作。其中,試用期3個月,每月3000元。

  這是一份需要在珠江新城上班的工作,除了得有一身適合辦公室形象的“行頭”外,在這寸土寸金的CBD周圍,對李蕾來説,幾乎難以找到一處安身之所。

  在李蕾接觸到的一房一廳房源中,車陂一帶最便宜的要2000元/月,而地段稍好的天河公園附近就得3000元/月,公司附近的五羊邨則躥到月租4000多元。

  在歷經半個多月看了30多間房子後,她最後選擇了五羊邨內的一間樓梯樓“劏房(即,業主把原房子間隔開幾戶房型進行分租)”。“只有1個房和1個幾乎轉不過身的洗手間,1500元。”

  記者也實地走訪了一些房源發現,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房租普遍高300元,而在高校、商圈附近,同比增長400至500元。為了吸引“眼球”,許多地産仲介貼出來去年價錢的“筍盤”,但實際上卻基本“沒得租”。

  記者留意到,“90後”的2014屆畢業生對住房品質的要求更高,更在意個人空間與安全。因此,許多人從一開始就緊盯一居室的小單位房源。

  根據合富置業成交數據統計,今年廣州畢業季期間住宅租賃市場平均租金為47.7元/平方米/月,同比上漲近10%。同時靠近天河北、珠江新城商圈及高校附近的房屋更呈明顯上漲趨勢。

  不僅李蕾,在房租高壓下,相當一部分初涉社會的畢業生最大的感受就是“窮”。

  張茜(化名)畢業于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今年7月成為一家外企的新員工,入職基本薪酬約5000元/月,第一個月實到手3000多元。她説,她7月底從學校遷出,8月初找了一個禮拜房子後,與兩個同學在天河北租了一個三房一廳的,每月5000元。“連上水電上網分攤到每個人大約就得2000元。”

  “為了省錢只能在家自己做飯吃,就一個青菜,再配點鹹菜雞蛋。”張茜説,“去商場逛一圈,到了收銀臺又會把購物車裏的東西放回去幾件。”

  合租的日子 “漂著不易,且行且珍惜”

  一方面資金壓力大,另一方面房源稀缺,因此,微信圈內、微博群內、QQ群裏的新畢業生們吐槽歸吐槽,想獨立的也只得個念想,最終大多還是無奈地轉向“合租”。

  比如在豆瓣網“廣州租房”組裏,滿屏的求合租資訊讓人眼花繚亂,有不少還“極具個性”。他們在對合租夥伴的選擇上,除了要保證“穩定職業收入”外,對興趣愛好也有一定偏向,有人表示“會踢球的最好”,有人想找一個“喜歡寵物的合租夥伴。

  在廣州科學城某軟體企業謀得一份程式員工作的白婧(化名)來自湛江,她聽了許多合租的故事,於是還沒有到公司報到就開始找房子,同時在微博、微信朋友圈中物色“最佳合租者”。

  在面談6個人後,白婧才最終敲定合租夥伴:一名在銀行上班的河北姑娘,同樣是應屆大學畢業生。

  初時兩人相處還算愉快。由於地域差異,室友們習慣也不盡相同,矛盾開始慢慢凸顯。河北姑娘受不了南方的天氣,總是成天開著空調;白婧每天洗2次澡,河北姑娘看不順眼;白婧六點起床跑步,河北姑娘淩晨還在看劇集。作息時間、生活習慣差異等雞毛蒜皮的小事累積起來,不到1個月就成了兩人不大不小的心結。

  白婧有點懊惱,但不管怎樣,她還是想先住一年,合同滿了、攢了點錢再想辦法租一個一居室的,“出來漂著的人,只能且租且珍惜了”。

  合富置業市場經理梁燕明表示,目前市場上最缺的是單間和一房一廳,兩房、三房的房源相對比較充足,選擇餘地也更大一些,“但對剛畢業的學生來説,關鍵是找對合租人”。

  為了在大城市生存,有的畢業生只能“蝸居”。

  在五山某公寓裏,記者參觀了一個大約80平方米的房子,除了公用的廚房、洗手間、晾衣服的陽臺(放置有洗衣機)外,其他地方間隔出2個單間(每個約8平米)以及4個上、下鋪的床位。意味著這個房子一共提供了16個床位。其中,最貴的是朝南的單間,每月500元,最便宜的是外面的床位,每月250元。

  據該公寓管理員介紹,住戶有男有女,當中有正在找工作的畢業生,也有已經工作一兩年的上班族,房子允許開空調的時間是晚上9點到早上6點。由於租住合約中對租住的時間並沒有限制,因而租客的流動性較大。

  “這裡其他條件我都無所謂,就是房間太小了,根本沒有私人空間”,一名不願意透露更多資訊的住戶坦承,他是江西某高校來廣州找工作未果的應屆畢業生,實在“走投無路”才要這樣合租,他每晚把所有證件、錢包都壓在了枕頭底。

  防不勝防的陷阱 “有得看,沒得租”

  記者在廣東省2014年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上留意到,今年廣東高校應屆畢業生有47.2萬人,加上外省入粵求職及往年申請暫緩就業的畢業生,共有近75萬畢業生在廣東求職。截至今年6月底,單是廣東高校應屆畢業生在廣州、深圳簽約就業的就有15.74萬人。

  這些初涉社會的孩子墜入租房的江湖裏,不僅要與騙子單打獨鬥,還有成行成市的黑仲介伺機出擊。

  李蕾8月初就在天河公園邊上一家地産仲介的櫥窗內發現“2500元一室一廳,筍盤出租”,她馬上推門進內問詢。一名經紀熱情地招呼她,不到半小時就領著她去看房。儘管沒有傢具,但房子整體採光不錯,李蕾內心歡喜如小鹿狂奔。由於身上並沒有多少現金,她就與該經紀商量,先去銀行取錢,然後到仲介公司簽訂合同。

  當李蕾揣著500元誠意金返回地産仲介時,該經紀“遺憾”地告訴她“原來房子剛剛出租”,隨即建議她“還有幾套,但是價格要相對貴一點”,“或者加點錢租個兩房一廳的,兩個人一起租剛剛好”。

  李蕾所遭遇的“有得看,沒得租”並不鮮見。

  記者了解到,搜房網、易安居、58同城等租房網站往往成為“90後”畢業生尋找房源的首選。但在五花八門的租房資訊中,房屋資訊的重復,存在“不真實”的房源。比如,搜房網、易安居、58同城等租房網站,原本定位是資訊交互平臺,有的甚至單獨設立“100%個人房源”選項,但實際這些網站早已被房産仲介攻陷。

  等到好不容易租上了一個房子有瓦遮頭,許多年輕人才發現是噩夢的開始。

  一名網友在QQ群中吐槽,即便簽了合同,實際上主動權仍然掌握在房東的手中,無論初期二人商量如何,房東一聲令下,他們有時候甚至連押金都拿不回來。“在這種不對等的關係裏,租房合同似乎形同虛設。”

  有更倒楣的“職場新人”會遭遇二房東、黑仲介。據悉,許多“二房東”在網站上發佈房屋資訊,在找到租客簽訂偽合同後就神秘失蹤;也有一些“二房東”,先從原房東手裏租下整套房子,然後再整體或分房轉租給他人,從中獲取差價,直至最後真房東的出現,租客才發現自己上了當。

  -記者觀察

  公租房或能為畢業生紓困

  早前,智聯招聘發佈了2014年應屆畢業生就業調研報告,通過對52461名2014年應屆高校畢業生進行問卷調研,總結出這一批大學生的就業去向、從事行業和簽約月薪,其中2014屆畢業生期望月薪平均值為4357元,實際簽約月薪為3945元。

  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就業熱地,平均不足4000元的月收入對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説如何“安身立命”?在有的受訪者黯然地稱“實在走投無路”或者“結賬時把購物車東西再放回去”時,記者禁不住思索這樣的“安身”如何能讓有才華的人“立命”,如何讓他們對城市産生歸屬感、認同感?

  去年5月1日,千呼萬喚的廣州公租房辦法終於出臺,但近年多名有識之士呼籲的“將大學生納入公租房管理辦法”在當中未見影蹤。只是有“要將人才公寓納入公租房管理,具體實施辦法由市人才管理部門會同市保障辦另行制定”的規定。

  然後,再然後,仍然沒有人才公寓的起步。

  如何給艱難的高校新畢業生們予以善待,解決“住不起”的問題,吸引更多年輕人才進駐廣東,確實值得納入政策考量的範疇。如今,武漢、成都、杭州等地,已紛紛將大學畢業生納入公租房覆蓋範圍,效果較好。

  誠然,擺在政府公租房政策面前的難題確實很多,如房源數量有限、選址遠近、僧多粥少等,但在資源有限的情況,如何讓更多人享受發展的成果,也考驗行政管理者的智慧和創新能力。

  深圳市住建局今年3月透露,該局擬出臺一系列措施,解決新畢業大學生住房難的問題。其中,該市戶籍的新畢業大學生只要具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或者中級及以上職稱,並參加本市社會保險累計繳費1年以上,即可申請輪候公共租賃住房。

  儘管消息公佈後仍有爭議,但至少把公租房的大門同樣向新畢業大學生群體打開。

  我們應該深信:有了棲身之所,哪怕只是小小的,也能換來一片可以深耕的土地,年輕人的才識與抱負才能在這裡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南方日報記者 謝苗楓實習生 向芮萱)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