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限購,向來被地産商視為阻礙房屋銷售的心腹大患,千方百計欲除之而後快,不過,隨著近來呼和浩特、濟南等全國20多個城市相繼放開限購,地産商期望的購房高潮並未如期而至
■本報記者 袁 元
7月中旬,上半年經濟數據新鮮出爐,GDP增速為7.4%。有趣的是,通過對上半年經濟數據的分析可以發現,拖累上半年經濟增速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房地産投資金額的顯著下降。
數據顯示,2014年1月份-6月份,全國房地産開發投資42019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4.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3.1%),增速比1月份-5月份回落0.6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投資28689億元,增長13.7%,增速回落0.9個百分點,佔房地産開發投資的比重為68.3%。由於房地産投資是近年來拉動國內經濟高速增長的主動力,房地産投資的減速令一大批與房地産行業休戚相關的行業飽受“池魚之苦”,GDP的增速放緩也就在情理之中。
房地産投資之所以在今年上半年減速,主要是新房銷售速度明顯減緩,房屋空置率明顯提升,房價逐步下跌,這讓地産商不得不放緩了地産投資的速度。7月份公佈的6月份國內70個大中城市的房價統計數據顯示,55個城市房價下跌,7個城市的房價持平,房價上漲的城市僅有8個。這是2008年以來第一次在同一個月內這麼多的城市房價出現下跌,表明國內房價的下跌已經不再是星星之火,開始向四面八方燎原了。
房價下跌趨勢的逐漸清晰,不僅讓現有新房的銷售增速大幅放緩,令這些年習慣了囤地囤樓悶聲發大財的地産商百爪撓心,也讓近些年依賴土地財政、坐等賣地收入的地方政府坐立不安。新房賣不動,地産商就不會買地,土地賣不出去,地方政府的財政支柱就搖搖欲墜。在通過市場手段無法吸引更多人買房之後,各地政府能夠做的只能是放開捆在房産銷售投資屬性上的那根“緊箍咒”,放開房屋限購政策,吸引投資者入場買房。
6月27日,呼和浩特首先宣佈放開房屋限購政策,成為國內省會城市中第一個放開房屋限購的“吃螃蟹者”,在傳統的煤炭産業已經無法給呼和浩特地方財政帶來足夠的支撐後,放開房屋限購,鼓勵省內外投資者來呼和浩特買房,成為呼和浩特經濟增長的新希望。緊隨其後,7月10日,山東濟南也宣佈放開房屋限購,意圖借此打破新房銷售艱難的僵局。而在呼和浩特和濟南先後宣佈放開房屋限購政策之後,全國各地實施房屋限購的城市也是躍躍欲試,準備陸續放開房屋限購政策,敞開大門歡迎各地買房人。如今,已經有廈門、武漢、蘇州、溫州、成都等20多個原先實施樓市限購的大中城市或明或暗宣佈放開限購。
目前來看,各個城市放開房屋限購政策似乎大局已定,只是什麼時間宣佈而已。可是問題的關鍵在於,房屋限購政策放開之後,真的能給各地房屋銷售帶來新希望嗎?買房人會在房屋限購政策放開後出手買房嗎?
我們知道,房子天生具備兩種屬性,一種是商品性,一種是投資性。當房價波瀾不定時,它身上所顯現出來的更多的是商品性;而當房價一路上漲時,它身上顯現出來更多的是投資性。2008年之後,4萬億元投資所帶來的鉅額資本流動性,令國內房價一路走高,在這個時間段內,只要你能買到房子,賺錢是肯定的。
在買房必賺的神話刺激下,國內外各行各業的各路資本紛紛涌向房地産行業,産業資本來了,金融資本來了,國際熱錢來了,民間高利貸資本來了,一時間,你要是不從事于房地産開發相關的業務,你都不好意思出門。鉅額的資本涌入讓國內新房建造速度呈現出加速度態勢,2011年,我國房屋竣工面積8.9億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積7.2億平方米),同比增幅13%。2012年我國房屋建築竣工面積為9.9億平方米,同比增長7.3%。2013年,我國房屋竣工面積10.14億平方米,同比增長2.0%。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新樓房,在完成了炒房者的原始資本積累同時,也為如今新房銷售的艱難埋下伏筆,原因無它,寄託在房屋身上的投資性遠遠高於商品性,一旦後繼資本乏力,寄託在房屋身上的投資者減弱,單純依賴房屋的商品性,房價只能是一個“跌”字了得。
進入2014年後,實體經濟的步履蹣跚,使得很多實體經濟的老闆不僅沒有資金繼續投資房地産行業,還不得不大舉出手已經買到手的房屋,以便回流資金應對和維持實體經濟,而銀行對個人房貸從熱衷到冷漠的轉變,也使得很多買房人因為無法及時得到銀行的貸款支援而打消了買房的念頭,這讓國內地産銷售進入到了前所未有的冷峻局面,在這個時刻,即使是各地政府相繼放開房屋限購政策,其對地産銷售的拉動力度應是十分有限。像率先放開樓市限購的呼和浩特,其新房銷售量與放開之前並無多大區別,買房人仍處於觀望狀態,而濟南放開限購後,新房成交量短期上升後又復平靜,顯示放開限購的政策對樓市刺激效應有限。
對於除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四個一線城市之外的其他國內省會城市居民來説,在近些年的房屋修建大潮中,大多數人不僅園了剛需房之夢,很多略有薄産的中産階級也順勢多買了幾套房,再加上現有城市居民家庭人口的“421架構”,這些省會城市的剛需型住房需求基本滿足,投資性住房需求也滿足了一半以上,即使現在這些城市放開房屋限購,由於缺乏需求支撐,再加上這些城市的房價仍處高位,想吸引投資者買房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當然,如果這些城市在放開限購之後房價持續走跌,跌至投資者心理預期的價位,不排除一些投資者出手買房抄底。不過,那個所謂的投資者心理預期價位,你懂的。
國人投資向來喜歡追風,要炒股,都炒股,要炒房,都炒房,至於炒過之後的市場是洪水滔天還是一地雞毛,沒有人太多關心。記得當年“溫州炒房團”橫掃全國,給全國各地的投資者結結實實的上了一課,而今,溫州房價又是率先領跌全國房價,這其中的資本導向還不清晰嗎?
其實,當炒房必賺的神話破滅之後,不管各地政府出臺什麼樣的利好政策扶持房地産市場,都只能是“無可奈何花落去”。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