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某集團在長沙宣佈,將建設一座208層、838米高的天空城市,建成後將超越迪拜塔,成為世界第一高樓。工程預計2014年4月封頂,5、6月即可入駐。6月25日,記者來到天空城市現場,發現奠基石旁已長滿雜草,空曠的工地上種滿西瓜,完全沒有動工跡象。當地官員稱,項目已獲得國家超高限度審查委員會審批,正在做消防設計。
彼時信誓旦旦,而今雜草蒼蒼,濃烈的對比,頗有一股黑色幽默的荒唐意味。現實如斯,最直接後果有二:一則,印證了民眾之前的種種質疑;再則,使得一年前那種“大幹快上”的節奏慢了下來,“階段性停滯”反倒顯得更真實、更心安。我們確信,“超級高樓”不僅是狂人們的執念,更是管理者警惕和提防的對象。這意味著,它們務必要走完一套更複雜、嚴格的審批流程。
惟有縝密的事前論證,才能確保所謂“超級高樓”的起碼品質。摩天大樓,從來都有賴於所有工業基礎做支撐。然而詭異的是,一年前高調開工的“天空城市”,也許空有雄心壯志,卻無成熟的技術準備。如今被曝出卡在消防設計環節,絲毫不讓人感到意外。
劇情演繹如此不出所料,倒不是由於圍觀者都有先見之明,而實在是因為所謂“天空城市”項目,本就倉促得如“大躍進”般可疑。在“世界第一高樓”的宏大藍圖之下,投資者似乎並未真正想清楚,天空城市為什麼建,又該怎麼建?事後回望,當初的豪言壯語,越來越像是胡言亂語,又像是某種概念行銷,總歸飄渺得不切實際,無畏到叫人後怕。
建築,首先是實用的,然後才是審美的,最後才是寄放奢念的容器。但在我們周身,加諸於“超級高樓”之上的執迷和狂語,似乎已經超越了建築本身。(摘編自《新華每日電訊》文/然玉)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