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收致富,是色達修燈籠村農牧民關心的頭等要事,也是溫江區挂職到該村的援藏幹部都進勇的重點工作。援藏兩年以來,他努力克服諸多不適,將色達視作第二故鄉,團結農牧民成立農村專業合作社,努力發展高原特色産業,打造觀光休閒農業,培育現代農業理念,建立農副産品超市,推動修燈籠村農牧民共同致富。
組建專業合作社 助力藏民增收致富
初到色達被分配到旭日鄉後,工作怎麼入手,兩年援藏究竟做些什麼,成為都進勇首要思考的問題。都進勇了解到:海拔3500米的修燈籠村有78戶546人,可耕種土地682畝。除少數農牧民跑運輸,打零工有一點外來收入外,大多數仍靠低保和國家各項扶貧資金艱難度日。
2013年4月18日,在他的引導下,56人參與,以土地和農用機械入股的形式向色達縣工商局註冊,申請成立了色達縣第一家金馬高原特色農副産品專業合作社。都進勇率先引導7戶農牧民在海拔3500米的地方率先試種10畝高原油菜。功夫不負有心人,2013年底油菜喜獲豐收,10畝地共産出3600斤油菜籽,榨油1256斤,畝平均收益1700元,每戶增收1000余元。事實證明,高原油菜的經濟價值遠超傳統青稞等農副産品。2014年,高原油菜擴種到500畝。
色達修燈籠村地處進出色達的咽喉,地理位置優越。去年試種的10畝油菜,到7月間成片的油菜花競相開放,吸引不少遊客駐足遊覽,拍照留念。遊客的到來啟發了都進勇,他認為應該利用油菜花做好“觀光休閒農業”這篇文章,將修燈籠村打造成“色達旅遊第一村”。
説幹就幹,合作社在擴大油菜種植面積的基礎上,在公路兩旁的田塊上種植油菜,並鑲嵌向日葵,形成油菜花與向日葵花高低錯落的觀光走廊。當地村民也開始打造藏家樂,吸引了大批遊客來觀光休閒娛樂。
成立現代農業小組 實現資源共用互補
色達縣色爾壩片區大部分地方農業生産方式較為落後,農業機械化程度十分低下。該地土地平曠,極其適宜採用聯合機械播種、收割。為此,都進勇主動找到色達縣農牧局,並在溫江區援藏辦的幫助下,通過多方協調,獲得溫江區農發局出資3萬元、色達縣農牧局出資3萬元、永盛鎮出資1.65萬元的援助資金,于2013年8月28日購買了色達縣第一台聯合收割機。
“爭取下一步再購進3—4台聯合收割機和播種機,成立現代農業機械小組,提高合作社經濟效益,逐步扭轉人工收割播種的落後局面。”都進勇展望著美好的前景。
今年5月,合作社與溫江區永寧鎮花籬社區蔬菜合作社就農副産品經行銷售方面簽訂了合作協議,實現雙方資源共用互補。當前合作社正在籌建色達縣農副産品超市,通過超市的經行銷售,壯大合作社集體經濟,多渠道增加群眾收入。
“集體化協作、現代化生産、特色化經營、市場化銷售的産經銷一條龍在修燈籠逐步形成雛形。”都進勇説,相信通過援藏幹部人才的繼續努力,農牧民群眾增收致富不再是夢。(成都晚報記者 余星雨)
[責任編輯: 陳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