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東北新一輪振興,保持並不斷培育産業優勢是關鍵,而創新是唯一齣路。要真正做到以市場為導向配置創新資源,以企業為主體實現産學研協同創新,以政府資源“四兩撥千斤”推動創新並拾遺補缺,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著力破解制約科技與經濟結合的體制機制障礙,是未來東北地區完善創新體系的著力點和方向。
新華社記者陳夢陽 姚湜 梁冬
瀋陽(CNFIN.COM / XINHUA08.COM)--東北新一輪振興,保持並不斷培育産業優勢是關鍵,而創新是唯一齣路。要真正做到以市場為導向配置創新資源,以企業為主體實現産學研協同創新,以政府資源“四兩撥千斤”推動創新並拾遺補缺,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著力破解制約科技與經濟結合的體制機制障礙,是未來東北地區完善創新體系的著力點和方向。
--以企業為主體大力提高産學研融合度
沈鼓集團2004年由瀋陽幾家老國企業重組而成,當時的年銷售收入才20億元,而2013年已達到105億元。集團董事長蘇永強説,沒有創新,就沒有沈鼓,如果守著當年引進的技術不創新,企業早就死掉了。靠創新驅動,沈鼓集團目前在國際同行業中也處於領先水準。2013年,研發投入佔企業銷售收入的5.7%。
沈鼓集團在創新方面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企業與高校的緊密合作。集團在大連理工和西安交大設有兩個研究院,校企雙方出人,企業出津貼和運作費用,並出資在學校設立科研基金,吸引各院係科研力量圍繞企業需求進行創新。5年來,這兩個設在大學裏的企業研究院完成120多項産學研項目,給企業帶來豐厚效益,許多高端裝備都出自於産學研合作的成果。如百萬噸乙烯壓縮機組核心技術的研發成功,被行業譽為摘得壓縮機皇冠上的明珠,使沈鼓集團躋身世界壓縮機行業前三名。校企聯合承擔的國家科研課題“大型乙烯裝置用裂解氣壓縮機關鍵技術及裝備”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改變了我國乙烯裝置核心設備受制於人的局面。
大連理工大學是東北唯一成立校企合作委員會的高校。大連理工大學(遼寧)校企合作委員會和大連理工大學(大連)校企委員會自創立以來已持續運轉14年。僅2010年至今,學校同這兩個校企合作委員會合作單位實施橫向科研合作項目300余項。大連理工大學科學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姚偉岸説,學校與企業合作成功的一個經驗就是,需求由企業來提出,高校針對企業需求進行科技攻關,這樣有的放矢,科研成果出來就可以“落地”應用。
蘇永強認為,提高創新水準主要責任在企業,産學研結合要圍繞企業來開展,未來完善創新體系也要以企業為主體,但要把這些真正落到到實處,還需要制度上有所改進。
九三學社遼寧省委員會建議,政府在出臺鼓勵企業創新政策時,應增加研發投入約束性條款,落實企業研發投入視同利潤的考核措施,加強對不同行業研發投入和産出的分類考核,既給壓力又給動力。
而一些企業家和政府官員建議,政府可對國企設創新考核指標,比如新産品産值比率、新市場提升率、研發投入比例、科研成果項目數等指標建議,對納入到統計範圍的國有和國有控股的規上企業,政府應加大對科技投入和産出的考核,減少對産值、銷售收入的考核。而對民營企業,政府要依法依規辦事,建立公開透明的法制環境,營造企業可持續發展環境,加大民企老闆對市場和政策穩定性的預期,讓企業主敢投、願意投、能投。
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一些國企之所以創新意識差,還有一個“不敢投”的問題。瀋陽機床集團從2002到現在,企業研發投入總共五六十億,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的4%-5%。集團董事長關錫友坦言,其實這樣大力投入研發讓他感到壓力很大。作為國資委控股的上市企業,真金白銀投入研發一旦無法取得相應的回報,可能會讓國資委和投資者都不滿意。建議政府應在對國企的管制上有所創新,從而使國有企業敢於成為也能夠成為創新主體和風險主體。
--用市場化手段配置政府資源實現“物”盡其用
記者在東北採訪發現,三省都成立了科技創新工作領導小組或資訊化領導小組等推進科技創新的機構,科技、發改、經貿、信産、財政等政府部門裏也有相應的科技處室,每年通過不同政府部門用於支援科技創新的財政投入也很可觀,但政府資源的使用效率卻有待進一步提高。
以吉林省為例,近年來,吉林省為推動科技創新,成立了不少科技服務平臺。但九三學社吉林省委員會經過調查發現,這些平臺功能發揮不充分,使用率較低。作為科技服務平臺主要功能的科技資訊及企業需求資訊發佈、科技交流、産學研協同推介等環節做得不好,技術供需雙方很難利用服務平臺進行資訊對接和交流,科技成果轉化工作難以開展。不少平臺數據庫嚴重不足,可用資訊極少,幾乎無人登錄,幾近閒置。記者發現,類似這樣政府出面、出資參與搭建的科技對接平臺,在東北三省都有不少,而吉林省科技服務平臺存在的問題在三省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此外,在具體推動創新工作時,還存在政府一廂情願的情況。東北某省級政府部門一位官員告訴記者,有時政府“上趕著”拿錢給企業搞科技項目,企業還不願意。一次這個部門主動提出給當地的一家央企300萬元科研補貼,但沒想到企業卻不想要。原來是企業嫌麻煩,因為用政府的錢還得不時地報進度,研發中間和結束時還要審計、報告等。
如何讓有限的政府資源在推動創新時最大程度地發揮作用?記者採訪到的官員、企業家和專家建議,應充分發揮市場作用。
大連理工大學近年來相繼在東北和長三角的一些城市成立了研究院有限公司,由地方政府、企業、學校或科研人員共同投資,按市場化運作,效果非常好,政府的資金真正起到了“四兩撥千金”的作用。
九三學社遼寧省委員會建議,成立省級産業技術研究機構,按照“課題來自市場需求、成果交由市場檢驗、績效通過市場評估、財政支援由市場決定”的原則,把服務中小企業和突破産業共性技術問題作為主攻方向”。
東三省一些直接從事科技創新推動工作的政府官員建議,政府推動創新工作最好是按市場辦法去搞,像西方一些國家那樣搞投標制,真正讓政府有限的資金落到願意並有能力創新的主體手中。政府則在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下嚴格實施監管、評估和驗收。即使現在市場化的制度安排難以一步到位,也應該項逐步減少“拉郎配”式或“撒胡椒面式”的政府支援。在企業創新遇到困難找政府幫忙時,多提供協調、配合和支援,以提高政府資源的利用效率。
--加大政府支援力度堅定推動創新成果産業化
相關人士建議,在推動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同時,政府對創新的支援力度應該繼續加大,特別是在關係到國計民生或是某一行業的關鍵共性技術方面,應由政府出面主導進行科技研發。在産學研銜接環節上應多搭建高效務實的平臺,同時盡力支援企業首臺套的研發應用,在稅收政策上應適當修改,鼓勵企業研發投入。
據遼寧省經信委科技處處長馬仲彬介紹,目前裝備製造企業在首臺套應用上還面臨不少困難。他舉例説,瀋陽遠大科技電工有限公司經過研發搞出了智慧傳動系統,可以替代進口,但卻在石化、冶金、船舶等用戶企業那裏碰了壁。這些大國企不差錢,但對産品的可靠性要求高,不敢隨便用國內企業的首創産品。他認為,政府應對首臺套使用出臺更多鼓勵支援政策,如由國家出資補貼讓企業先免費試用。沈鼓當年搞出乙烯壓縮機來,國內的石化企業也不敢用。後來國家資助黑龍江一家大型石化企業免費試用,才有了今天沈鼓在乙烯壓縮機上可以完全替代進口的地位。
蘇永強認為,國家應堅持鼓勵科技研發、首臺首套、核心部件引進免稅等支援創新的政策。加大重大裝備國産化的支援力度,要按國産化程度進行不同層次的支援。國務院應成立一個國産化裝備辦公室,現在各部委都有相應機構,但力度不夠。
一汽集團總經理許憲平建議,為保證企業對自主創新的持續投入,應允許企業按自主品牌産品銷售收入的一定比例計提研發費用並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以豐補欠。此外,企業用於研發的儀器和設備,單位價值在規定標準以下的(建議50萬元),允許一次計入研發費用並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以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據了解,財政部2011年2月21日發佈《關於公佈廢止和失效的財政規章和規範性文件目錄(第十一批)的決定》(財政部令62號),廢止了相關鼓勵政策。
馬仲彬、許憲平等人認為,戰略性的創新,如涉及軍事裝備、核電站等方面的創新,以及涉及一個行業、領域的關鍵性共性技術創新,應由國家出面或主導。此外,國家也要加大對涉及公共利益的技術需求進行研發的補貼力度,這也會帶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如對禽流感、霧霾預防治理技術的研發。
大連理工大學有關人士建議,東北地區各級政府應加大對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産業化的支援力度,應注重長期受益。據介紹,自2008年大連理工大學建設校外技術創新基地以來,所設置的大連理工大學常州研究院等基地累計獲各級當地政府各類資金支援9243萬元,並獲貸款9950萬元。
大連理工大學技術研究開發院辦公室主任郝濤説,在服務於創新驅動區域發展戰略的指導下,校外基地只有得到當地政府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的全方位扶持下,才能夠不斷匯聚高水準的人才,科技成果産出的持續性才能得到保證。有了高素質的市場拓展團隊以及企業經營團隊,科技成果産業化的進展將加速。而這些,恰恰是僅靠學校難以做到的,必須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援和持續投入。
東北三省的不少中小企業及一些專家建議,應出臺對創新型中小企業的特殊扶持政策,在科技創新上要給企業更多發揮空間和更寬鬆環境,如在發展科技金融等方面放寬限制。另外,政府部門要多搭建一些真正能發揮作用的科技創新平臺,讓中小企業和科研機構、高校能有效對接。
[責任編輯: 李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