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部委涉臺資訊  >  行業交流  > 正文

兩岸基層法治建設與社區發展交流會在廈門大學舉行

2013-12-19 14:26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12月18日消息 日前,由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和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主辦,武漢大學兩岸及港澳法制研究中心、廈門海滄臺商投資區管理委員會、兩岸協創中心海滄實踐基地和廈門市海滄區人民法院參與協辦的兩岸基層法治建設與社區發展交流會在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舉行。國臺辦法規局苗京平處長、廈門市民政局張培軍副局長、臺灣地區“研討會”地方發展處高誓男處長、臺灣鄉鎮市民代表會聯合總會劉冠雄秘書長等來自兩岸主管部門、學界和實務界的嘉賓近60人出席。開幕式由副院長兼法律所所長彭莉教授主持。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兩岸協創中心執行主任劉國深教授代表主辦單位致辭。他表示,加強基層法治與社區發展建設,既是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體現,也是貫徹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地方實踐。他期望兩岸在該領域互通有無,在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進程中實現增進兩岸民眾福祉的價值追求。臺灣鄉鎮市民代表會聯合總會劉冠雄秘書長也表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理應立足基層,惠及民生,他隨率領的臺灣地區基層組織代表願意為此做出積極努力。

  廈門市民政局張培軍副局長和臺灣地區“研討會”地方發展處高誓男處長分別應邀發表題為《廈門市基層法治建設和社區發展》和《臺灣行政機構聯合服務中心的區域治理功能》的主旨演講。張培軍副局長主要介紹了廈門市在落實基層民主選舉、公民普法、社區自治和社區服務等方面的主要實踐。他表示,兩岸基層法治和社區發展既有共性追求,也有個性差異,完全可以互相學習借鑒。高誓男則主要介紹了臺灣行政機構聯合服務中心的現行角色功能,並針對其在區域治理上所面對的組織限制與環境壓力,提出行政機構聯合服務中心區域治理功能的再塑建議。

  本次交流會分為理論研討和實地參訪兩個階段。在16日上午的研討中,與會嘉賓圍繞兩岸基層法治建設、兩岸社區治理法則、兩岸民間糾紛解決多元化機制、兩岸社區建設與營造政策、資訊公開與公民參與等議題進行了充分交流。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所所長張文生副教授和武漢大學兩岸及港澳法制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祝捷副教授分別主持小組討論。

  16日下午,與會代表一行來到廈門市海滄區新陽街道興旺社區,就該社區落實“美麗廈門?共同締造”戰略規劃的實踐進行現場觀摩。與會代表對該社區的“網格化”指揮服務中心表示高度肯定,而該社區推行的“五共”(共謀、共建、共管、共用、共評)理念更是與臺灣地區的社區營造不謀而合。

  17日,與會代表一行又轉戰廈門市海滄區交通事故調處中心和海滄區人民法院,就基層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問題進行現場交流。在海滄區交通事故調處中心,楊東來副主任為大家介紹了這個多位一體、一站式的服務平臺。該中心對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審判、法律援助、保險機構等法治資源的整合情況和便民服務令各位代表耳目一新。在海滄區人民法院,曹發貴副院長介紹了全國首創“三審合一制”涉臺法庭的運作機制,該院著力打造的臺胞陪審員制度、家事法庭、夜間法庭等制度都充分體現了司法為民的理念,其在涉臺審判工作中先行先試的各項舉措更是彰顯了服務台胞的使命感和主動意識。

  與以往的學術會議不同的是,本次交流會更加強調“協同”和“交流”的理念。在協同方面,本次交流會充分發揮兩岸協創中心(海滄)實踐基地的資源優勢,官、産、學相結合,為理論研討更“接地氣”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在“交流”方面,本次交流會設置了兩岸實務界專家和學者之間的對話,通過現場參訪和觀摩,為兩岸民眾建立共同認知搭建了良好平臺,“大同小異”成為兩岸嘉賓在交談和參訪中最多的感嘆之一。

[責任編輯: 楊永青]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