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部委涉臺資訊  >  涉臺資訊  > 正文

【臺灣青年看大陸】來過就會愛上

2017-08-04 16:45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參加“銀鷹計劃”的臺灣青年合影留念。

參加“銀鷹計劃”的臺灣青年合影留念。(工商銀行金融街支行供圖)

  台灣網8月4日北京訊 (記者 王亞靜)天氣依舊悶悶的,蟬聲依舊吵吵的,馬路上的車流依舊匆匆的,8月份的北京和往日沒有什麼不同。在工商銀行北京市分行實習的十位臺灣青年,卻覺得這日子不一樣,仿佛連空氣中都帶著一絲甜甜的味道。

  大陸印象:魅力十足

劉念佳。

劉念佳。(工商銀行金融街支行供圖)

  “這是第三次來大陸,變化最大的當屬公廁”,來自東吳大學經濟學系的劉念佳説完,哈哈大笑起來。她頭髮長長的,皮膚白白的,性格開朗,笑起來十分迷人。劉念佳喜歡大陸的綜藝節目,更著迷于大陸的古裝劇,《甄嬛傳》、《瑯琊榜》看了五六遍,怎麼也看不膩,“胡歌好性感,黃曉明的下巴也很性感”,説完,她不好意思的捂著臉笑起來。

  大陸的魅力深深地吸引著臺灣青年走進她、了解她。“故宮、長城、頤和園、天壇……”雖然是第一次來大陸,但是説起北京這些地方的歷史,來自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的蔡長志儼然一個“歷史通”。偏愛研究歷史和經濟的他,會看《三國志》、《鹿鼎記》,碰到自己感興趣的歷史問題,會上網查。“十三五規劃”、“一帶一路”這些熱詞,也經常從他嘴裏聽到,同行實習的小夥伴們都稱呼他“學霸”。

  金融發展:超乎想像

為工商銀行點讚。(左起分別是劉念佳、劉冠妤、蔡長志)

為工商銀行點讚。(左起分別是劉念佳、劉冠妤、蔡長志)(台灣網 普燕 攝)

  這次來到大陸,最重要的還是實習。“在網點的大堂工作,服務、態度很重要,擔心因為自己影響顧客的滿意度”,談及工作,政治大學的劉冠妤話也多了起來。直到在網點的實習結束,沒有一個顧客説她表現不好。劉念佳對比頗為認同,“每天都會微笑面對客戶,真誠待人最重要”。

  “剛到網點的時候,看到不超過十個人在面對顧客服務。在臺灣,一個網點大約有20-30人在工作,這裡大部分都是機器幫忙”。蔡長志看到這些十分驚訝!“我曾經看過一本書,裏面講到臺灣銀行業現在是2.5時代,而大陸已經是4.0時代了”。

  談及兩岸金融業最大的差異,同學們直言是移動支付。“我在臺灣就有微信,但是不常用”。劉念佳來到這以後,仿佛是打開了新世界大門,滴滴打車、外賣APP、搶紅包、共用單車,已經成了生活必備品。“我已經一個星期沒碰到現金了,在臺灣,這不敢想像”。蔡長志感慨這太方便了。同學們用“超乎想像、大開眼界”來稱讚大陸的金融發展。

  實習生活:人超讚、很溫暖

  實習已經到了尾聲,同學們都戀戀不捨。“這是栩薇姐送我的,她對我超好的”,劉念佳轉過身,指著自己的發帶,“我很想認她做乾媽”。即使現在她已經到了其他部門實習,在空閒的時候仍會跑到網點,看望那些對她照顧的無微不至的哥哥姐姐們。“他們都對我很好,人超級讚”,她一遍一遍的強調著。

  “這些孩子特別好、特別善良、特別聰明、特別優秀”,被同學們親切稱為“梁姨”的生活導師唯恐道不盡對同學們的喜愛。她介紹,這是工行第二次參加“銀鷹計劃”活動,這一次已經駕輕就熟。這次安排同學們去了網點支行、機構金融業務部、零售金融業務部、小企業金融業務部等部門。每個同學都去過三個部門進行輪崗實習,深入的了解大陸銀行業的運作模式。“我要把在這學到的經驗,帶回臺灣,運用到未來的工作中”,蔡長志在這次實習中收穫頗豐。

  “銀鷹計劃”介紹:

  為進一步加強兩岸青年的互動交流,增進臺灣青年對大陸經濟社會和金融發展的了解和認知,增強臺灣青年對中華民族同根同種同文的認同感,全國金融青年聯合會、中國銀行業協會、全國團工委針對臺灣青年學生暑期實習項目制定了“銀鷹計劃”。計劃自2016年開始實施,通過規模化組織臺灣青年暑期到大陸銀行業金融系統實習,開展兩岸青年聯誼,參訪人文歷史古跡、高新技術園區、兩岸青年創業基地,體驗大陸網際網路金融産品等系列活動,幫助臺灣青年開闊眼界,增長知識、豐富閱歷,進一步了解大陸高速發展的經濟水準、廣闊市場空間以及未來發展潛力 。(完)

劉冠妤。

劉冠妤。(工商銀行金融街支行供圖)

參觀北京展覽館

參觀北京展覽館。(工商銀行金融街支行供圖)

爬長城。

爬長城。(工商銀行金融街支行供圖)

8月1日,工商銀行金融街支行為8月份生日的兩岸青年過生日。圖為生日會上,臺灣青年與銀行領導合影。

  8月1日,工商銀行金融街支行為8月份生日的兩岸青年過生日。圖為生日會上,臺灣青年與銀行領導合影。(台灣網 普燕 攝)

工行金融街支行于行長為過生日的臺灣學生王昱雯贈送紀念品。

工行金融街支行于行長為過生日的臺灣學生王昱雯贈送紀念品。(台灣網 普燕 攝)

兩岸青年一起過生日。

兩岸青年一起過生日。(台灣網 普燕 攝)

[責任編輯: 王亞靜]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