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臺灣文化動態

臺灣影片中的“慰安婦”

時間:2015年08月31日 15:29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紀錄臺籍慰安婦故事的影片《蘆葦之歌》中收錄的6位阿嬤穿上婚紗的畫面。(圖片自臺媒)

  臺灣紀錄片《蘆葦之歌》日前在臺公映時,島內正圍繞慰安婦問題爭論不休。那時反課綱人士説“部分慰安婦是自願”,李登輝説“臺灣慰安婦問題已解決”。馬英九辦公室表示:“請他親自去電影院,看看《蘆葦之歌》。”李登輝方面則表示“請馬英九觀賞《海角七號》,那才是大多數臺灣人共同的記憶。”

  臺灣影片中的慰安婦,到底是怎樣的呢?

  繼1998年《阿嬤的秘密》之後,臺灣婦女救援基金會再度出資拍攝慰安婦紀錄片。婦援會在1996年至2012年內,曾為慰安婦設計身心照顧工作坊。通過戲劇、藝術、瑜伽等不同方式,幫助慰安婦療愈身心。2011年,婦援會請來臺灣藝術大學助理教授吳秀菁執導反映慰安婦晚年生活的紀錄片。

  吳秀菁認為,《蘆葦之歌》是一首饒恕的歌,“讓慰安婦議題不只是控訴,而是將更多重點放在和解,包括跟自己和解,跟傷害自己的人和解”。

  據臺媒報道,二戰期間受徵召的臺籍慰安婦有2000多人。《蘆葦之歌》開拍時,6位慰安婦主人公平均已87歲,而如今只有2人在世。“如果不知道過去,你不會有未來”,導演吳秀菁説,希望通過這部“與時間賽跑”的影片告誡臺灣的年輕人不要忘記歷史。

  但是李登輝們希望人們忘卻臺灣日據時期的悲歌。8月中在馬英九辦公室舉行《蘆葦之歌》特別放映會上,婦援會代表譴責反課綱人士“慰安婦是自願”的謬論,並表示馬英九“陪伴慰安婦阿嬤24年”。對於李登輝接受日媒採訪時“臺灣慰安婦問題已解決”的説法,馬英九辦公室回應,“這句話不是無知,就是冷血”,“如果真的以為慰安婦問題已獲解決,請他親自去電影院看看《蘆葦之歌》”。李登輝辦公室竟聲稱,70年前臺灣沒有對日抗戰問題,只有抗日活動。“對日抗戰”是國民黨外來政權史觀,請馬英九看《海角七號》。

  2008年上映的《海角七號》在臺灣電影低迷之際轟動全島,創下較高的票房。有評論指出,影片對於日據時期日本教師與臺灣學生戀情的詩性展現,流露出強烈的“皇民化”傾向。李登輝方面竟把影片中對50年殖民史溫情化的處理,稱為“大多數臺灣人共同的記憶”,企圖以此抹殺日本在臺灣殖民掠奪、血腥統治的歷史,這才真正是臺灣人的悲哀。

  但李登輝之流的“皇民情結”在臺灣有一定的市場。反課綱學生林致宇就曾面向媒體反問:“説慰安婦全被強迫,有證據嗎?”蔡英文探視包圍教育部門的學生,並未以歷史真相勸導,反倒説“要多聽年輕人的聲音,不該把我們自己的想法加諸他們身上!”島內輿論指出,蔡率13個綠營當政的縣市長堅持採用“日本不是殖民統治”的舊課綱,後來又有推薦《蘆葦之歌》的舉動,前後矛盾,只能説是完全出於選舉利益考慮,“非常矯情”。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