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臺灣文化動態

臺灣百年糖廠因鼓樂團“文藝復興”

時間:2014年12月08日 09:57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一座生産了近百年的老糖廠,11年前停工,眼看就要在時光流逝中被荒廢、被遺忘。就因為一個鼓樂團的進駐,它獲得重生,並開始“文藝復興”。

  近日,記者來到位於臺南市仁德區的十鼓文化村。文化村的前身是1910年建成開工、佔地約5公頃的仁德糖廠。無論是在日據時期,還是回歸祖國懷抱的幾十年裏,這裡都是臺灣糖業的生産重鎮。

  “甘蔗進廠以後,先整平、切斷、撕裂,然後壓榨、加熱、蒸發、分蜜,最後是乾燥、裝箱。”導覽員楊志偉每次都會把遊客帶到一台臺斑駁蒙塵的機器前,告訴他們:“臺灣光復初期百業待興,有一半的外匯靠農産品出口,其中一半靠糖業,糖業對臺灣經濟發展非常重要。”

  上世紀80年代,仁德糖廠達到輝煌頂點,後來隨著國際糖價下跌,榮景不再,2003年停工。2005年十鼓擊樂團的進駐,讓老糖廠邁開“變廢為寶”的新里程。

  “很多表演藝術家需要訓練和表演場地,一些閒置空間也需要重新煥發生命力。特別是像仁德糖廠這樣保存完整的百年老廠比較少,如果我們沒辦法常駐下來,它將一直沒落和荒廢,很可能它的歷史價值和在地村莊的記憶會慢慢化為烏有。”十鼓擊樂團副團長楊有文説。

  在知名設計師的精心規劃下,楊有文他們把糖廠百年風華和臺灣特色鼓樂相結合,打造了亞洲第一座鼓樂主題藝術村。

  近十年來,十鼓文化村成為臺南人氣越來越旺的文化新地標:在制糖車間,遊客在導覽員的帶領下逐一了解從甘蔗到糖果的奇妙過程;在視聽館,觀眾先觀看一段介紹仁德糖廠和十鼓擊樂團的紀錄片,然後欣賞宋江陣音樂《大破連環》等精彩鼓樂表演;在戶外,一位老師正指導幾十個觀眾體驗打鼓樂趣;在制鼓廠,人們可以在制鼓師傅張吉祥的示範、講解下,了解制鼓技藝及其歷史傳承……

  有了這塊寶地的滋養,十鼓擊樂團這個由一群熱愛傳統鼓樂的青年于2000年創辦的樂團,也逐漸闖出名號,2009年以“鼓之島”專輯入圍第52屆格萊美獎,演出足跡遍及五大洲。

  “雖然尚未盈利,但無論表演還是經營,各方面一直在成長,我們有信心做好。”楊有文説,去年有二三十萬遊客來到十鼓文化村,今年隨著空中步道等設施開放,預計遊客會再增長三成多。

  現在十鼓擊樂團每天都有演出,節假日有時一天演出7場。這幾年累計演出四五千場,觀眾超過500萬人次。

  “以往我們習慣於生命照顧生命,現在我們希望生命也能照顧物命,把工業時代的文化遺産保留和呈現出來,讓它來告訴我們過去的故事;以往鼓這一樂器在華人音樂中並非主角,現在我們讓它不斷突破,希望通過具有臺灣人文風情元素的創作,能引起大家更多對傳統文化的共鳴。”楊有文説。(記者許雪毅 陳斌華)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