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臺灣文化動態

臺灣文史學者秦風:借老照片懷古念今 珍惜現在

時間:2014年10月02日 12:0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灣文史學者秦風

秦風接受媒體群訪 李晨韻 攝

  9月30日是中國首個“烈士紀念日”,臺灣文史學者秦風將300多張老照片帶到了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博物館。在這個名為“歲月中國——秦風老照片館歷史影像精選展”的展覽中,有一組照片尤為引人注目,講述的是浙江籍中共隱秘戰線上的傑出無名英雄朱楓在臺灣就義,最後魂歸故里的故事。秦風説,希望通過這些照片,讓中國人懷古念今,更加珍惜現在,更好地走下去。

  秦風,本名徐宗懋,是臺灣著名媒體人和文史學者。他在海內外蒐集歷史照片等資料,並成立“臺灣文史工作室”,在臺灣出版了60冊之《20世紀臺灣》,在大陸出版了《鐵蹄下的南京》、《歲月臺灣》等多本歷史圖文集,在兩岸文史界和收藏界獨樹一幟。

  早年間,秦風也曾做過記者。可是後來他發現,比起心愛的寫作和採訪,他更加想要收集照片,這是一種使命感,而收集老照片也從一種興趣轉為一份志業,既是志向所在,也是另一份事業。

  辭去工作後,他花了將近20年的時間蒐羅照片,期間也曾碰到過問題,最突出的就是個“錢”字。

  “幸好1997年到2000年初的時候,這些照片還不貴,而且我平衡好了家庭和事業,老婆還不反對,要不然就慘咯。”説到這裡,秦風哈哈大笑起來。

  一路堅持下來,秦風收集了中國近代的珍貴照片共30余萬張。這些照片有的從私人收藏家中買來,有的來自美國國家檔案館,涵蓋了社會各個領域,基本上都是原版照片,清晰度很高。

  和別的收藏家不一樣,秦風收集照片不僅僅是自我欣賞或和朋友分享,而是將這些照片進行一個組織性的梳理,形成一個故事。

  其中,40余張關於烈士朱楓的系列照片,讓秦風格外有成就感。這些照片共花費十多年才收集完整。

  記者了解到,這40余張珍貴照片出現在這次由中新社浙江分社、杭州市西博辦、杭州市園文局主辦,杭州西湖博物館、秦風老照片館承辦的展覽中。這是這組照片第一次完整的公開亮相。

  朱楓是浙江籍中共隱秘戰線無名英雄。1950年,在臺北英勇就義。

  説到尋找朱楓照片的淵源,得從一次展覽説起。多年前,秦風把展覽內容刊登在大陸刊物後,竟被朱楓的女兒朱曉楓看到了。朱曉楓一路從南京趕到上海,讓他幫忙找母親的遺骸。

  十年的追蹤後,在多方的努力下,2011年,朱楓的骨灰從臺灣魂歸故里浙江鎮海。

  秦風通過一系列照片,把朱楓的主要生平、在臺灣期間的活動、以及骨灰回到故鄉的故事串聯起來,成為一個歷史重現的案例。這也是目前國內比較完整的關於烈士朱楓的資料。

  另外,秦風還帶來了一些臺灣的老照片。比如,上世紀五十年代臺灣綠島監獄的照片,臺灣穿漢服祭孔的照片等等。

  在秦風看來,這些照片不僅僅是呈現歷史故事,也是一種兩岸血濃于水的見證,給人一種感動,也産生一種面對未來的力量。

  記者了解到,秦風並不經常辦展,來到杭州前,只在上海美術館、北京中華世紀壇辦過為數不多的幾次展覽。

  “我參展的照片一定是非常稀有和珍貴的,可以讓當地人都佩服我。而且這些照片可以改變大家對過去的一些看法。”説到自己的收藏,秦風一臉得意,“上海還專門派人去我那裏看過淞滬會戰的老照片呢。”

  烈士、抗戰題材是中國始終較為關注的題材。

  明年是抗戰勝利70週年,對於如何慶祝這一慶典,秦風早已有了個計劃:“我想找一些和抗戰有關的新材料。這需要投入時間精力和財力,希望明年可以有個成果。”

  在採訪中,秦風反覆強調,自己一個中國人,希望通過這些照片,中國人能回顧過去,認真思考過去,珍惜現在,不斷改善現在的生活,走向更好的未來。(記者 趙曄嬌 實習生 王曉婕)

[責任編輯:李桂英]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