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臺灣文化動態

星雲大師:自小喜歡詩詞 對文學産生濃厚興趣

時間:2014年05月30日 13:28 來源:湖南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5月28日,長沙。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久雨過後的艷陽天,空氣特別清新。臺灣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應邀專程光臨畫家李自健新近落成的“藝術空間”,與天南地北聞訊趕來的朋友們舉行了一個見面會。

  室外湘江水波濤拍岸,室內88歲的星雲大師神采飛揚、思維敏捷、談吐自如,引來一陣又一陣掌聲……

  這是我第三次拜見星雲大師。每一次都會談起他的湖南印象。

  1.“八指頭陀是位了不起的愛國詩人”

  第一次見到星雲大師是2010年8月7日,我隨湖南省一個參訪團來到臺灣高雄縣的佛光山,拜訪了這位佛教高僧。

  那天,天氣很好,四顧山光接水光,陣陣輕風吹襟,很舒暢。快進山門時,突遇一群邪教組織的人把山門團團圍住,進不去。星雲大師派人帶我們從另外一個通道,沿山門而上,進入了佛光山。

  星雲大師見到我們後,第一句話是:“外面那些人,你們不要介意,全當是歡迎你們的隊伍好了。”一句話,讓大家豁然開朗,見識了大師的胸襟。

  落座後,我問大師:“聽説您與湖南有很深的淵源?”

  星雲大師娓娓道來:“我到過湖南一些地方,如岳麓書院。湖南真是人傑地靈,歷史文化名人眾多。”

  我出生在揚州,家裏很窮,沒讀過書。有幾位湖南人對我的影響很大。清末民初著名的敬安和尚,自號八指頭陀,就是湖南湘潭人。他既是一位傑出的禪僧,又是一位了不起的愛國詩人。

  八指頭陀寄禪長老幼年沒有讀過書,一天過洞庭湖,他在船頭脫口而出一句詩“洞庭波送一僧來”,大家都驚呆了。這句詩妙在又有禪意又有韻味。八指頭陀一生艱辛,創作了1900多首極富情感愛憎分明的詩篇,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我從小也喜歡詩詞,也曾把一些隨性寫的句子寄給揚州當地的報館,沒想到,他們便刊載了,從那時起,我對詩歌對文學便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2006年3月,我在長沙“千年學府”岳麓書院的講堂做過一次演講,主要講兩岸佛教的一脈相承。幾百人冒雨聽我的演講,我很感動。我在湖南還辦過書法展。我對湖南的印象很好,還想到湖南走一走,也希望湘臺兩地加強宗教和文化的交流。

  當我們告辭時,大師説:“不要急著走,在這裡吃個飯,佛光山也有辣椒哩。”

  一句話讓大家開心一笑,也讓大家難以忘懷。

  2.“李自健的成功靠的是勤奮,與我沒關係”

  第二次遇見星雲大師是在2013年4月20日,北京。那天著名湘籍藝術家李自健先生“人性與愛”巡展在國家博物館開幕。之前幾天,李自健邀請我參加開幕式。

  那天,參加李自健油畫展開幕式的人很多,臺上臺下,非常熱鬧。星雲大師在開幕式快結束時,坐著輪椅靜悄悄地來到現場。

  李自健正心潮澎湃地發表感言,馬上迎了上去,激動不已地向大家介紹説:“大師已是87歲高齡了,他近年來眼睛看不清,行走也不便,但依然神清氣朗,神采奕奕。大師是我的大恩人。大師一生致力推動人間友愛,倡導給人信心、給人歡喜。沒有大師的關愛,也就沒有我李自健的今天。我很榮幸,大師的書法展也在這裡舉行,大家多看看他的作品,看看他那顆大慈大悲的菩薩心。”

  星雲大師身著金黃色僧衣,胸前佩戴一串黑色佛珠,向大家拱手致意,並樂呵呵地説道:“我很慚愧,李自健的成功靠的是勤奮,靠的是自己,與我沒有關係。我常説,人生是一條河,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舵手。凡事都不是命定的,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地改變自己的命運。我這一生,這方面的感悟太多。很多年前,我在美國認識了李自健,他的畫打動了我。後來我讓他畫一幅《南京大屠殺》的畫,讓後人永遠記住這段歷史。像我這樣從戰亂年代走過來的人,對於那場震驚世界的民族災難,有著十分痛苦的記憶。70多年過去了,大屠殺中慘不忍睹的場面,至今仍常常浮現在我眼前,令人激憤難平。他畫得很好,很真實。在世界範圍內産生了很大的社會影響。他是一位藝術奇才,他更是一位十分勤奮的大藝術家。我們經常往來。他的‘人性與愛’的主題畫展也特別好,向人間傳遞大愛。這也是我孜孜以求的。”

  那天,李自健忙得不可開交,但仍陪著我們仔細地參觀了星雲大師的“一筆字”書法展。

  李自健説:大師到了晚年開始定心習字。後來因為眼疾,識物模糊,開始練一筆字,也就是一筆下去不中斷,一筆呵成,因為中斷了就不知道再從哪落筆了。

  大師自謙地説:“我的字不是很好,我常讓人不要看我的字,而要看我的心,因為,我還有一顆向上進取的心,可以給你們看,我自許心要比字好。”

  那次展覽共展出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信札、手稿等共150多件,星雲大師的字用心寫成,看他的字,猶如讀他的心。大師書寫的內容,全部都是佛家勸人向善、積極樂觀、通達了然的哲理、格言、警句。

  “心如秋月”、“淡然自在”、“有您真好”大師的這些作品內涵也似他朗朗的胸懷。

  幾十年來,星雲大師一直秉承“人間佛教”的理念,致力於弘揚佛教、公益慈善和發展中華文化事業,陸續在世界各國創建了200多所寺院、16所佛學院,有弟子千余人。

  大師還説:“我的字承蒙眾人不嫌棄,而能登大雅之堂,實在愧不敢當。如果要説一筆字有什麼價值的話,那就是我出家70多年來,擁有一顆與人結緣,給人歡喜的心,希望大家把字內的禪意、心語,我的一瓣心香帶回家,那是我的祝福和祈禱。”

  3.“湖南人崇學、忠貞、義氣,能成就大事”

  5月28日上午8點多,我早早來到了剛剛裝飾一新的李自健“藝術空間”,等候星雲大師的到來。

  星雲大師與等候他的朋友舉行了一個見面會。

  著名湘籍音樂家譚盾先生請大師為他指點,如何把佛教的精髓融入他的創作中。

  大師圍繞“真善美”這個主題,與譚盾和大家交談起來。大師説:“真善美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也是佛教的精髓。藝術和佛教都可以幫助人們去改造假醜惡的東西,去追求真善美,不管你是什麼人,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都要行善積德,不要造孽,都應該追求真善美。如果在你的藝術裏融入了這些東西,你的藝術又被大家接受,被大家喜愛,那將會影響眾人。古往今來,很多湖南人都是推崇、踐行真善美的楷模。如果這個社會人人都崇尚真善美,這個世界就會無限美好。”

  有朋友問大師:湖南為什麼會出這麼多藝術家、思想家、政治家?

  大師略加思考後説:“湖南這個地方特殊,山多水多,氣候變化無常,但這裡山川秀美、民風古樸,文化底蘊深厚。生活在這裡的人性格也有些特殊。都説是湖南人吃得苦、耐得煩、霸得蠻,我看湖南人還特別崇學、忠貞、義氣,所以這裡的人往往能成就大事。”

  下午三點,星雲大師還參加了李自健美術館的奠基儀式。

  在儀式上李自健説:湖南這方水土養育了我。我走了世界許多地方還是家鄉最好。這裡的山山水水,風土人情,永遠是我創作的源泉。我把美術館建在這裡,把這裡作為一個藝術交流的平臺、一個文化傳播的窗口,讓更多的人了解湖南,推介湖南。今天星雲大師再次對我們湖南人給予了很高評價,這對我們是一個很大的激勵。無論我走到哪,我都為自己是一個湖南人、一個中國人感到驕傲與自豪。

  星雲大師親手為奠基石培土,並和大家共同種植了一棵銀杏樹,祝福湖湘文化藝術“枝葉繁茂萬萬年”。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