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臺灣文化動態

臺高中數學必修課大減引爭議 大學教授聯署反對

時間:2014年05月04日 08:4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高中數學必修課大減引爭議大學教授聯署反對

  中新網5月1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臺灣中小學12年教育新課綱定案在即,大學教授卻發現普通高中數學必修時數,從現行3年24學分大幅刪減為2年12學分,痛批不僅將衝擊大學端的教學,甚至還會降低臺灣競爭力。成功大學理學院院長柯文峰除發動校內聯署外,還準備串聯其他高校校反對調降高中數學授課時數。

  臺“教育部國教署長”吳清山回應,12年教育計劃大幅減少必修時數,讓學生有更多選修空間。以數學科來説,雖然必修降到12學分,但學校還是可以開深入的數學選修課,學生能修到18學分。關於數學必修、選修學分,未來還有討論空間。

  據了解,柯文峰發起的聯署行動,已經獲得數十位成大各係所教授的支援,不僅理工、醫學、商管等將微積分列為共同必修科目的學院響應熱烈,甚至連完全沒有數學類必修科的文學院也有不少教授支援。

  預定2018學年度上路的12年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草案於今年2月出爐,草案中,高中必修科目大幅減少為114學分,語文、英語、數學、自然、社會等傳統考試科目幾乎全部減少,但以數學從原本3年6個學期各4學分,減少為前2年4個學期各3學分,刪減幅度最大。

  數學系教授柯文峰表示,數學不僅是科學的基礎,也是一種邏輯思考訓練。尤其,世界各地的課程規劃,都將語文與數學並列為學習的“工具學科”;環顧目前發展所需的科學、科技、財經人才,無不需要一定程度的數學素養與知識,這是整體競爭力的關鍵。

  令人擔心的是,12新課綱總綱小組並沒有體認到數學作為“學習工具科學”的認識,貿然大幅刪減高中數學的必修學分數,還以完全沒有拘束力的選修方案來彌補,這種魯莽的決定,將會嚴重衝擊大學學習的必備前置知識。

  “簡直就是將燙手山芋丟給大學端!”成大數學系系主任陳若淳也表示,大學新生的數學程度已有衰退現象,未來一旦又大幅刪減高中數學學分數,大學老師根本不知該如何教起?恐怕得花更多時間進行補救教學。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