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臺灣文化動態

邂逅一場美學逍遙遊:記黃麗淑和她的“遊漆園”

時間:2014年04月21日 08:28 來源:福建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邂逅一場美學逍遙遊:記黃麗淑和她的“遊漆園”

  四月的朗潤早晨,走過南投草屯鎮繁花盛開的鄉間小路,迎向群山環抱的青翠田野,一幢簡樸的房舍忽然從花木叢中跳了出來,黃麗淑笑盈盈地站在她的“遊漆園”門口迎接我們。

  “遊漆園”的主體部分是綠油油的生態花園,蜂飛蝶舞,魚嬉清波,春意盎然。園區有一棟兩層建築,一樓是黃麗淑的工作室,二樓展廳展出的全是她的作品,漆畫、竹胎漆器、藤胎漆器等琳瑯滿目,件件光彩亮麗。有意思的是,一起來採訪的同行們都不急著拍美景和展品,卻紛紛將鏡頭對準年過花甲的黃麗淑。

  “漆是很東方的色彩,我們常説外面‘黑漆漆’的,因為生漆幹了就是透明的黑色,所以用漆來形容夜的黑,指的便是朦朧的黑,含蓄深邃富有層次感。用漆進行藝術創作,韻味無窮……”黃麗淑娓娓而談,話語柔緩,一舉一動都透著從容優雅。

  之所以將園區取名“遊漆園”,她説是想通過漆藝這一媒介,讓大家一起來參悟莊周夢蝶的逍遙美學。而今,這裡已經成為臺灣中南部的一處漆文化地標,黃麗淑自身就是“遊漆園”的燙金名片。

  漆藝不可或缺的原料是生漆,生漆和人體皮膚接觸容易引起過敏,嚴重者會被漆“咬”得全身紅腫,加上漆器的製作過程十分繁複,所以漆藝之旅並非浪漫之旅,逍遙只是黃麗淑的心態,黃麗淑的同行們都知道,她這一路走來付出了無數的艱辛。

  用柚子皮做拖車,用檳榔葉做扇子……出生於屏東鄉下的黃麗淑,從小就顯露出善做手工藝品的天性,從臺灣藝術專科學校畢業後,她先是到中學裏教美術,而後進入臺灣手工業研究所,從事竹木工藝産品設計開發與企業輔導。在與竹子打交道的過程中,她萌生了將竹編與漆藝相結合的做法,如此創作出的作品連續三年獲得臺灣美展美術設計類第一名。

  黃麗淑與漆進一步結緣是在1984年認識臺灣漆藝大師陳火慶之後,“當時在陳老師家中,我看到了漆器高貴迷人的色澤及多樣的技法,深受震撼,就懇請他收我為徒”。黃麗淑説,拜陳火慶為師成為她漆藝生涯的一大轉捩點,陳火慶不但教她很多漆藝技術,更重要的是教她為人的修養,因為修養比技術重要,那是一門技藝的精髓。

  在傳承陳火慶的技藝之外,她又廣採博納,多方求教,向臺灣竹藝大師黃涂山學竹編,到日本東京學蒔繪,到琉球學堆錦,向臺灣原住民藝人學藤材單螺旋纏繞法等,其間她還從福建漆藝家那裏學到了傳統漆器的諸多技法,凡此種種,皆充實了黃麗淑創作與教學的厚度,也使她成為了臺灣漆藝行業的領軍人物。

  1994年,黃麗淑隨一個日本漆文化參訪團來到福州,那時已在臺灣學了十年漆藝的她,第一次了解到有一種磨漆技術叫“磨顯”。此後20年,她在閩臺間無數次往返,與福建的眾多漆藝師切磋交流,並成為好友。

  當春天再次光臨草屯鎮時,她又向她的大陸漆友們發出邀請:“來臺灣,一定要到我的遊漆園來坐坐。”

  1999年黃麗淑退休,在繼續漆藝創作之餘,她致力於漆藝的教學與推廣,除了在大學裏兼任教授外,還深入各個小區進行現場創作示範。“這樣做是想讓普通民眾了解什麼是漆器與傳統文化之美,希望漆器在日常生活中被廣泛使用,以推動産業發展。”黃麗淑説。但這樣的普及在黃麗淑看來還是不夠,她決心營造一個舒適的環境,吸引世界各地喜愛漆器的人一起來創作和交流。

  “交流漆藝之美的喜悅,比自己創作更有意義,這能夠促進這門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她説。於是,經過五年多的努力,黃麗淑和她先生終於打造出了這處“遊漆園”。

  “我現在每天在園裏掃落葉、教學生,忙很多事情,覺得很快樂!”園區裏的四時風物,成為黃麗淑創作的不竭題材,愛漆者前來交流的日子也就成了“遊漆園”的節日。在與“遊漆園”邂逅的每一個日子裏,黃麗淑以她的藝術創作和無私奉獻,詮釋著什麼叫生活美學,以及如何優雅體面地老去。(記者林娟 文/圖)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