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臺灣文化動態

獨立書店 臺灣的獨特風景

時間:2014年03月10日 09:15 來源:東南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獨立書店臺灣的獨特風景

  在臺北街頭,走著走著,你就會遇到一家小小的書店,很小,但很獨特。

  推門進去,店裏的書不會很多,甚至還有些是舊的,店裏可能還很不專業地賣咖啡、文具,甚至是香精香油、貓糧狗糧。但這樣的店,也絕不會跟別人重復,它可能呈現的是清新、老辣、激進等多種多樣的個性。在這裡,你可以欣賞,也可以融入,選擇與它進行一次靈魂的對話。

  “獨立書店不能消失”

  眾所週知,臺灣的“文化部長”龍應臺本身是一位作家,她深知獨立書店對於啟發民智的作用。上任伊始,龍應臺辦了多場“國是論壇”,第一場,就是從獨立書店的生存研究起。

  她認為,大人、小孩固定到社區書店看書、買書,生活的情感很強烈,“但是透過網路買書,就少了背後的人際網路關係!”她説,文化公民意識的覺醒,不單單只是買書,也牽涉到去什麼地方買書,讓怎樣的書店可以繼續存活下去。

  為此,龍應臺特地指示相關部門,出臺對獨立書店的扶持計劃,讓這道獨特的美麗風景得以延續。

  “第一桶金”計劃

  據“文化部”的調查,在網路的打擊下,臺灣有許多鄉鎮,甚至連一間兼賣圖書的文具店都不存在。

  針對這個狀況,“文化部”推出了“第一桶金”的輔導措施,鼓勵年輕人回家鄉開一間自己的書店。

  從2013年開始,共有八家書店獲得每家50萬元(新台幣,下同)的補助,包括開在桃園鄉下稻田邊的“晴耕雨讀小書院”、臺中專攻兒童閱讀的“桃樂絲童書坊”、花蓮提供給原住民青少年的“雨果部落書坊”等。

  臺灣“文化部”媒體公關科錢佩霞科長表示,“文化部”希望藉由這樣的補助方式,鼓勵青年們回鄉創業,讓一些資訊特別匱乏的鄉鎮地區,也能有獨立書店的存在。

  幫助書店轉型成文化中心

  其實,獨立書店的存在不單是賣書,還是一種社區生活方式。但是,在大型連鎖書店和網路書店低成本、低書價的夾擊下,獨立書店陷入了“每天能賣出一本書都很開心”的困境。

  為此,從去年開始,臺灣有二三十家獨立書店抱團成立“臺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希望以共同進貨取得低折扣、抱團發聲求自救的方式,引起主管部門的關注。

  對此,“文化部”也將實體書店納入“補助辦理文學閱讀推廣作業要點”補助對象,並訂定“推動實體書店發展補助作業要點”,幫助獨立書店轉型成為社區文化中心。去年,共有26家書店透過舉辦文藝活動獲得補助,像洪雅書房邀請駐店作家計劃,“時光書店”經營在地閱讀,“三省堂書局”辦理小學生放學後故事營等,都獲得補助。

  “陪伴機制”老帶新

  “臺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成立不久,即在思考針對獨立書店“舊書多”的特質,建立“舊書流轉機制”,即在協會內部定期發佈資訊,把各家的古書、舊書進行交換,需要的書店可以投標,讓每家書店的特色更加鮮明。“日本有2000多家古書店,之所以能存活運作、且經營得非常成功,這是主要原因。”南天書局老闆魏德文表示。

  而老店的經驗,也會分享給新店。“文化部”的“陪伴機制”,就是持續追蹤那些“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獨立書店,籌組以“協會”資深店家為主組成的輔導團,來到協助書店開設入門、成功轉型及永續經營的課程。“未來,我們將繼續研議實體書店發展策略,讓有夢想的街角書店在各地能夠逐漸發出光芒。”錢佩霞表示。(海峽導報駐臺記者 林靖東 文/圖)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