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臺灣文化動態

臺灣獨立書店紀事:簡體書曾是禁書也是暢銷書

時間:2014年02月24日 13:43 來源:東南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灣獨立書店紀事:簡體書曾是禁書也是暢銷書

  唐山書店的老闆陳隆昊,經營獨立書店已經超過三十年。他見證了臺灣獨立書店的興衰,本身也是個很有故事的人。

  由於近年來電子書、網上書店、連鎖書店的興起,讓獨立書店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如何破題?他擔當起了“臺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理事長的角色,希望在沒落中救世,闖出一條獨立書店的新路子。

  家中破産 長子扛起家計

  陳隆昊出生在一個小鎮,離家不遠處就有泰雅族部落。在小時和少數民族接觸的經驗中以及日後到大城市闖蕩的歷練裏,他形成了關注弱勢族群的獨特個性。

  因為從小家境殷實,他早年的理想是希望自己將來能成為一個人類學者。但在1973年、1979年的兩次石油危機中,他父親經營的石油工廠負債纍纍,最終破産倒閉。“身為家中長子,我非常清楚認識到自己必須很快扛起家中生計;繼續深造成為一個學者的期待,成為難以達成的夢想。”陳隆昊説,在研究所學習的日子,他瘋狂打工賺錢,服兵役時也期待早早退伍,好“儘快投入社會衝刺”。

  退伍後,他開設了“唐山翻印”書局,以翻印西方社會科學、人文科學類等小眾閱讀書籍為主。

  因為當時臺灣沒有加入“日內瓦版權公約”,使得這些山寨書不用支付高額的版權費,成本也降了下來,讓口袋不是那麼殷實、又求知若渴的學生一族消費得起。

  那麼,書局的名字為什麼叫唐山呢?“在海外,華人聚居地叫唐人街,唐山書局取其義,希望成為全球華人的一個精神憩息地。”

  賣禁書 簡體字書供不應求

  時間很快翻到1980年代。“1980年代是一個知識爆炸的年代,許多西方的人文社會科學的學術著作,開始被大量譯介到臺灣來,大量閱讀新思潮的書籍蔚為風潮,唐山翻印的西書種也愈來愈多,自己擁有一個書店可以完整陳列日漸增加的翻版書變得很必要,於是有了開書店的念頭。”陳隆昊説,開店之初,連進貨都成問題,因為是小本經營,供貨商在未收銀兩前不肯提前放貨,使得書店有一陣子難以為繼。

  此時,正在美國留學的妹妹放下功課,趕回來幫忙,加上管理經營日漸完善,通路打開,狀況才有了好轉。

  在那個年代,臺灣缺少獨立書店,一些小眾的讀物無處交流。於是,學生們把社團、個人的出版品、文創作品拿到店內代售,一時間,形成“各大學校進步社團的學生們一下課就往唐山跑”的盛況。此時,唐山也應學生的需求,提供“臺灣研究”、“性別研究”、“同志·酷兒”、“後現代·全球化”專櫃書籍,滿足學生的求知欲。“當年唐山是有名的禁書買賣的地點,大陸簡體書每週開箱日,總有識貨的讀者守在簡體書書架前搶貨。”

  因為書店位於地下室,唐山書店被臺灣文化界一語雙關地稱為“地下書店”。

  臺灣“解嚴”各種獨立書店出現

  可以説,1980到1990年代,是唐山書店的全盛時期。

  臺灣文化總會秘書長楊渡,曾經嚮導報記者形容過那個時期的狀況。正值青春期的他,常常到獨立書店去淘禁書,買回來後躲著家人偷偷地看,由此打開了了解世界的大門。

  臺灣從1949年開始“戒嚴”,進入1980年代中期,開始有了要求“解嚴”的運動,到了1987年,臺灣正式宣佈“解嚴”,多元文化隨之興起。

  此後,各種因應新興文化思潮的獨立書店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

  像標榜女性主義的女書店,關注同志議題的晶晶書庫等,都在分食特色書店的大餅。

  加上大筆資金投入的誠品書店以及連鎖書店和電子書店的擠壓,讓歷經30多年風雨的唐山書店感到難以為繼。“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這是很現實的事。”陳隆昊説,雖然本身是個文化人,但經營書店,沒有收入就會陷入尷尬境地。

  保存風景 開闢新路

  在陳隆昊看來,“臺灣最美的文化風景是書店”。這些小小的獨立書店,每一家都有不同的個性,每一家都有不同的風景,讓喜愛它的人,找到一個心靈的憩息地。

  為了拯救這道風景,2013年3月,二三十家獨立書店業者抱團成立了“臺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希望通過力量的集合,讓自己發出更大更響亮的聲音。

  2014年臺北書展,首次設立“獨立書店”展區,與一般的展區不同,這裡有畫、文創産品、咖啡的展示,它的存在提示大家“你是不是很久沒有走進書店了”?

  另一方面,協會也向官方申請補助,向供貨商申請更優惠的合作條件,讓大家可以渡過這一波危機,生存下去。“我們始終相信,在我們的社會,無論是城市或鄉下,如果處處有書店,那絕對是個美麗新世界!”陳隆昊説。 (記者 林靖東)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