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臺灣文化動態

臺8旬學者出版回憶錄 講述歷經戰亂的兩岸歷史

時間:2014年01月26日 08:5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8旬學者出版回憶錄講述歷經戰亂的兩岸歷史

  中新網1月24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臺灣重量級學者齊邦媛畢生奉獻文學、教學,年過8旬才坐下來寫自己的回憶錄,85歲出版25萬字的《巨流河》,從歷經戰亂的流離一生,映照波瀾壯闊的兩岸歷史。

  《巨流河》自2009年出版至今,兩岸迴響廣大,近日推出《洄瀾─相逢巨流河》收錄兩岸對《巨流河》的評論、訪談與讀者來函約百篇。

  《巨流河》在大陸出版,齊邦媛笑説對岸稱她“名不見經傳”,本書卻入選許多好書獎,尤其她收到兩岸無數讀者貼著郵票寄來的信,告訴她他們對書中時代的共鳴、自己的經驗與故事,“每一封我都感動,不是因為捧我,而是他們和我同樣的心情。”

  出生於大陸 落腳于臺灣

  齊邦媛1924年生於遼寧,6歲離開故鄉到南京,日抗戰時在重慶求學。1947年大學畢業後應臺大外文系之聘赴臺,自此落腳臺灣展開學術生涯,推廣臺灣文學外譯,貢獻甚大。

  曾有人説,因為教育,使齊邦媛高於政治。齊邦媛以對文學的同等熱誠投身教職,但她解釋不來為什麼,卻滔滔憶起抗戰時期,她跟著父親齊世英創辦的東北中山中學的逃難隊伍,一路從南京走讀到後方重慶。

  齊邦媛説,當時有個化學老師,每天穿一件黑大衣,上課前一晚把方程式寫在大衣上,上完課像黑板一樣擦去,隔天再寫上新的。“你説他為什麼呢?他沒有目的。我年輕時遇過好多這樣的人。我喜歡我教的東西,學生沒人不懂我的認真。”還有對許多受苦死去的同輩人,她感到愧欠,“這成了我一生努力的動力。”

  從戰亂年代走到太平之世,齊邦媛敞開心説:“我不羨慕你們。我有很多東西你們沒有。比如以前寫一封信來回10天,中間我讀書、想事情,把思考用理智留了下來。等待也是很美的,你們現在有捷運、手機傳訊息這麼快,但你們比較快樂嗎?我感到你們這一代是具體的疏離。”

  反對丟鞋丟糞的暴民政治

  齊邦媛尤看不慣現在臺灣年輕人上街頭。她揚起語氣説,不怕人説自己落伍,她認為自古至今從沒人滿意過政府,但年輕人“首要是好好讀書,輪到你時你好好做。”何況現在有許多渠道可發聲,她深受暴民之災,最反對丟鞋丟糞的“暴民政治”。

  齊邦媛曾説寫完《巨流河》心願已了,對這一生沒有重來的渴望,“人各有命,我認自己的命,就算重來今天的錯誤會是另外的。”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