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資訊

紀錄片《天梯:蔡國強的藝術》影評會在京舉行

2017年09月28日 16:36:5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有蘑菇雲的世紀:為二十世紀作的計劃》1996_CenturyMushroom_Nevada_0156_001h (圖片來源:蔡國強工作室供圖)

  台灣網9月28日訊 9月24日,來自多家單位的文藝理論專家和影評人齊集一堂,以剛剛上映的紀錄片《天梯:蔡國強的藝術》為研討對象,進行了深入探討。

  紀錄片《天梯:蔡國強的藝術》(Sky Ladder: The Art of Cai Guo-Qiang)由兩屆奧斯卡獎得主導演凱文·麥克唐納(Kevin Macdonald)耗時兩年,從紐約到泉州,遍訪藝術家的工作現場,深入蔡國強的工作和生活,從中講述蔡國強80年代從泉州出發,走向國際舞臺成為享譽全球的爆破藝術家。紀錄片也展現了他壯觀藝術背後的側面——創作的心路歷程以及家國情懷。影片獲獎包括:第32屆聖丹斯電影節“世界電影單元”紀錄片評審團大獎(提名)、2016年倫敦電影節官方選片、以及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展映影片。

  張會亭(主持人)開場指出,今天的影評主標題是天梯,燃上天。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就是火藥,但是能夠把火藥玩出藝術水準和國際范兒的,確實蔡國強當之無愧,無論是2008年的奧運會還是2014年的APEC,他都有非常亮麗的作品呈現給大家,也讓大家見證了火藥給世界帶來的新的光輝。

  對“天梯”概念的解讀

  冀彥偉(中國文聯藝術研修院副院長)清晰地指出,如果説要去講天梯,我想每一節,能夠往一起去攀登,不斷的上升,去昇華,這個梯子我覺得就是愛的梯子。這是他對親人,然後對藝術,對他的專業的愛。如果從藝術方面來説,蔡老師用了中國的元素,國際語言,藝術的表達在傳播中國文化。

  李春(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電影所教師)進行了深入剖析,這部片子確實有很大不同的地方。比如説它有大量的,以天梯這個項目作為一條主線的動態的即時的加進來,這是第一點,第二點就是説它強調了他叫天梯,我注意到天與地的結合這是蠻難的,這是他藝術的靈魂體現。藝術給我們帶來的想像空間和心靈的治愈,煙火讓我們的心靈得到提升。天梯,實際上是有一種人生的超越和人生的追尋和人生的反思的意思,所以我覺得這部片子在思想的內涵方面還是挺豐富的。

  回歸藝術的本心

  劉思宇(牛津大學文藝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教師)分享了感悟,從影片的製作來看,這個片子裏面語言特別的簡單,但特別能夠觸動我,比如,我做這個天梯,這個梯子不是帶我去旅遊的,對我來説是一個過程和來往。天梯展現的是,他自己在尋根,尋求他自己和外在世界之間的一個聯繫。用藝術、用感性認知的方式是能夠得到最好的詮釋的。電影通過煙火的形式選取了蔡國強這樣一位藝術家把這樣一個主題發揮到了極致。

  董山峰(影評人)闡釋了三個關鍵詞,第一個關鍵詞是“癡迷”,文化藝術的創新必須要經過長期的積累,做好艱苦奮鬥的準備。第二個關鍵詞是“時代”。時代進步了,它使得我們很多藝術家超越的,超出生存的創新付諸實施了,因為我們有經濟支撐和輿論支撐了。第三個關鍵詞“奶奶”。國強的創新,有沒有讓奶奶感到幸福呢?藝術家在進行文化創造和創新的時候,一定要關照我們的時代,我們的土地,我們的人民。

  發自內心的激情點評

  許森(國防大學教師、影評人)很激動地説,剛才和大家一樣,看完這部《天梯》電影以後非常激動,心情非常震撼,我講兩句話,一個是我看完這部電影一感受到蔡國強先生是天梯的創造者,第二句話,他也是一位天梯的攀登者,蔡先生把這種古老的技術手段發揮得淋漓盡致,走向了世界,用大家都能接受的語言和方式。

  薛中君(中國戲曲學院教師)興奮地指出,今天這部電影是一部紀錄片,平時一個不善言詞的人,樸實的風格,看到我最後血流加快,渾身愉悅,有一句話作為我的感想,曇花一現的煙火,誰都可以有,靈魂有趣的攀登天梯的藝術家,蔡國強十億挑一。

  不同職業角度的點評

  李羚(青山資本副總裁)領悟到,從我現在創業的角度來説。我看了這部電影以後,我認為蔡國強老師是在藝術領域裏面一個出色創業者。我們在創業的過程中,會發現創業的這條路實際上有的時候是非常孤獨的。但是你不知道通向你夢想和目標的那條路到底應該怎麼走,你可能在黑暗中摸索那條路徑,最後當你發現你只要擁有一個非常堅強的信念,執著的往前走的時候,可能突然有一天你就會發現夢想實現了。

  孫中偉(康橋大學電影學碩士、影評人)認為,我是帶著這是蔡國強老師很棒的個人電影的IP思路來的,有很多心路歷程,第一個關鍵詞是突破,紀錄片中非常詩意和宏大的敘事方法和中國導演的導演風格很不一樣。這是一個願意突破自己,願意去嘗試改變的藝術家。第二個為愛圓夢,天梯出現的時候,我看到的是蔡國強先生的心理和他的家人和他的記憶,和他祖先的文化建立了這樣一個連接。

  常俊(新浪娛樂)談到,今天影片我從大腳丫的角度真正認識了蔡國強先生,包括APEC的煙火。蔡先生對煙火的追求,能玩出國際范兒,確實讓我們國人很自豪。蔡國強先生的家國情懷,以及對藝術的追求能夠讓天梯完成這樣的高度。

  姜琪(貓眼電影的記者)從電影學的角度分析了這部影片,從導演凱文·麥克唐納的角度來看,敘述上,這部電影呈現了蔡國強老師的成長和心路歷程。故事線上,這個電影把蔡國強老師從出發,到處理個人與國家的關係,以及他的藝術和商業之間的關係,到最後再回歸到家鄉,回歸到自己藝術的本真。觀感上來説導演也做到了非常棒的效果。看到煙霧在天空中延伸的時候,讓我感覺到了殿堂般的體驗。

  中國紀錄片的發展趨勢與中國故事的世界表達

  夏珊珊(導演)深情坦言,我是這部電影的副導演和聯合製作人。蔡老師專注于藝術創作。希望了解藝術的人能夠真正的看到藝術家創造的過程和思考的過程,以及作為藝術家,作為父親、作為丈夫各個方面的角色他所經歷的苦難和在這個時代所經歷的事情。這本身是一個特別好的用影像的方式來傳播,特別希望老師們能夠幫助我們將這些好的思考傳達給更多的人們,因為畢竟他現在在美國生活,活躍在國際藝術領域,難以像正常商業電影運作一樣,去推廣這部電影,所以這確實也是一個藝術家身份的局限。

  高偉(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談了三個感觸,第一個感觸是這個電影講述一個藝術家的成長和他的作品。蔡老師出生寒門,天梯意味著人生的成長道路,如何往上流動。他發現了用火藥來創作,形成了一種新的藝術創造模式,開闢了他走向成功的一個道路。第二個這部電影在創作的思路上給紀錄片帶來一個很好的參考的樣板。如何讓紀錄片的劇情和敘事結構能夠呈現一個完美的情節,如何去匠心的設置衝突很重要。第三個這部電影講述了中國傳統文化如何走向世界的問題,在國際化的背景下,在現代工業的鍛造下,蔡老師的藝術依靠爆破融匯現代科技形成了一個全新的文藝樣本。這個電影給了我們一個全新的窗口。

  據悉,該片已于9月22日登陸電影院線。

  紀錄片《天梯:蔡國強的藝術》影評會在京舉行

  《撞墻》(圖片來源:蔡國強工作室供圖)

  紀錄片《天梯:蔡國強的藝術》影評會在京舉行

  天梯(圖片來源:蔡國強工作室供圖)

  紀錄片《天梯:蔡國強的藝術》影評會在京舉行

  北京奧運大腳印(圖片來源:蔡國強工作室供圖)

  紀錄片《天梯:蔡國強的藝術》影評會在京舉行

  輓歌:為“蔡國強:九級浪”開幕所作的白天焰火項目(圖片來源:蔡國強工作室供圖)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