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中國國家實力和國際影響力持續增強、文化傳播理念進一步創新,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步伐邁得更加穩健。
在2014年10月召開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期望:“文藝工作者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發中國精神、展現中國風貌,讓外國民眾通過欣賞中國作家藝術家的作品來深化對中國的認識、增進對中國的了解。要向世界宣傳推介我國優秀文化藝術,讓國外民眾在審美過程中感受魅力,加深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理解。”
五年來,無論是文學、影視、戲劇,還是文物展覽,越來越多的文化精品走出國門,以各自的方式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智慧,成為世界了解中國的窗口和豐富文化外交、推動文明互鑒的重頭戲。
文學從“走出去”到“走進去”
漢學家藍詩玲曾指出過去中國文學在海外出版的窘境——2009年,美國只出版了8本中國小説……然而近些年這一情況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2012年以來,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劉慈欣、曹文軒等接連折桂國際文學大獎,這證明中國文學正成為世界文學越來越重要的創造性力量。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是中外文學交流愈益深化、中國文學世界影響力顯著提高的五年。中國作家與世界對話的自覺和自信大為增強,中國當代文學正以獨特的中國魅力參與世界文學的建構,豐富世界文學的面貌。
“莫言、劉慈欣、曹文軒獲國際大獎,對中國文學國際影響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麥家的《解密》翻譯成幾十種文字,在國外發行量越來越大。國外對中國當代作家作品越來越感興趣。”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閻晶明説。在他看來,很長時期,中國輸入外國文學較多,中國文學輸出較少。“這幾年中國作協加大交流力度,提升了中國作家與世界對話的自覺、自信,交流層面越來越廣。很多國家主動邀請中國作家去訪問,舉辦雙邊文學論壇,大家直接進行對話,很有成效。”
文化“走出去”的目的是“走進去”,走入海外人民的生活中、文化中、思想中,成為不同文化之間加深了解與信任的工具。因此,翻譯工作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中國當代作品翻譯工程為中國優秀當代作品的海外傳播提供了強大支撐,讓更多作品遠涉重洋、走向世界。如曹文軒的作品《草房子》在俄羅斯發行不久,便受到家長和孩子們的追捧。賈平凹的《高興》由瑞典的萬之書屋出版,畢飛宇的《推拿》由企鵝(澳大利亞)出版社出版,韓少功的《韓少功中短篇小説集》由韓國創批出版社出版。
2016年歲末,起點中文網與美國一家以翻譯中國網路小説為主的網站宣佈合作,簽署十年翻譯和電子出版合作協議,初步達成20部作品的合作共識,開啟了中國網路小説對外輸出的新模式。中國網路文學已走出國門,受到越來越多的外國讀者青睞。
十八大以來,諸多走出國門的文化精品,成為中華文化傳播的載體,成為世界人民了解中國的一個新的窗口,成為中外文化分享和思想交融的重要途徑。
影視作品在海外漸成氣候
電影一直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曾幾何時,國産電影只能眼看著好萊塢進口大片票房屢創新高而望洋興嘆,如今,大量中國優秀的電影作品也開始走出國門,在海外收穫了喜人的票房成績,同時也讓世界感受到了中國文化。
自2015年以來,電影《天將雄師》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同步熱映,覆蓋了亞洲、北美、南美、歐洲等地;電影《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在亞洲、歐洲、北美、澳洲共9個國家57個城市的89家主流影院上映;《拆彈專家》《非凡任務》《悟空傳》等電影也相繼在海外發行。
近日,由中國電影家協會和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聯合發佈的《中國電影産業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電影海外銷售收入38.26億元,較2015年增長38.09%,這是中國電影海外銷售收入連續四年快速增長。
今年暑期檔,《戰狼2》在國際上的票房表現不俗,海外部分影院出現了一票難求的空前盛況,火熱程度與國內相比毫不遜色。近年來,國産電視劇在海外的熱播,也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媳婦的美好時代》在非洲熱播,受到當地觀眾的追捧。《瑯琊榜》《甄嬛傳》《金太狼的幸福生活》等國産優秀電視劇在北美、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印尼、非洲等地播出。《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錦繡未央》《微微一笑很傾城》等在美國視頻網站Drama Fever播放時,全都進入了該網站點擊量前五名,有的甚至位居榜首。
與此同時,綜藝節目也正逐步實現從引進來到走出去的完美蛻變。前幾年,《中國好聲音》《中國達人秀》《爸爸去哪兒》等大家耳熟能詳的綜藝節目幾乎都是“舶來品”,而今,一批紮根本土富有中國特色的原創好節目已遠銷海外。大型音樂對戰節目《全能星戰》的節目模式賣到了以色列。英國國際傳媒集團ITV從中國燦星製作訂購了《中國好歌曲》,負責其國際發行權和英國播出權,這是ITV首次引進中國節目。
近年來,影視作品在海外漸成氣候,向世界人民展現了中國當代主流價值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世界人民感受到一個個美麗的中國夢。
戲劇用國際表達贏得掌聲
五年來,中國戲劇頻頻走出國門,唱響國際舞臺。
2015年,我國京劇表演藝術家張火丁登上了紐約林肯中心的舞臺,演出全本京劇《白蛇傳》《鎖麟囊》,場場爆滿。《紐約時報》用5個版對此次演出盛況做了報道。隨隊前往美國的中國戲曲學院教授傅謹感慨,這次“客場”演出卻讓他有了“主場”的感覺,“儘管西方的觀眾對中國京劇不了解,但是正如中國觀眾可以欣賞歌劇、芭蕾舞一樣,高水準的京劇表演同樣能夠讓美國觀眾欣賞、喜愛,甚至是癡迷。”
2016年,國家京劇院的實驗京劇《浮士德》在義大利巡演時大受歡迎,該劇院的經典大戲《楊門女將》到澳大利亞演出,以國粹之美征服了當地觀眾。上海昆劇團將湯顯祖的“臨川四夢”首次完整搬上舞臺並開啟世界巡演,所到之處都受到熱烈歡迎。
此外,青春版崑曲《牡丹亭》、豫劇《程嬰救孤》、越劇《寇流蘭與杜麗娘》等在美、英等國劇院演出,在將中國戲曲的曼妙與華美展現在世人面前的同時,也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忠誠、守信等理念傳播開去。
中國話劇也逐漸形成自身的特色,頻頻亮相於各種國際戲劇舞臺,讓外國觀眾看到了中國戲劇的多樣性、豐富性,引發了越來越多國外舞臺藝術界同行的注意。中國國家話劇院副院長王曉鷹説:“只有把中國傳統藝術融入戲劇中,用極強的現代感去面對西方藝術,才能夠讓中國文化與世界戲劇對話。”一個個走出去的生動事例,展現了中國戲劇人用國際表達方式,向世界傳播中國主流文化的努力。
一張張嶄新的“中國臉譜”“中國名片”展現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現著中國人民的文化自信,展現著這片古老大地上迸發出的新的活力。一個包容多元、海納百川的中國,一個日新月異、闊步前行的中國,一個生動鮮活、充滿溫情的中國正站在世界的舞臺上熠熠生輝。
數讀這五年
五年來,中國作協共組織出訪團130多個、近700人次,接待來訪作家代表團逾70個;組織參加國際文學節、書展等活動近30次;主辦和參與了20次雙邊和多邊文學論壇。
中國當代作品翻譯工程自2013年以來,已資助3期,共59個項目,目前已出版26個項目。中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作品對外翻譯工程自2013年以來已資助4批,共100個項目,目前已出版49個項目。
2015年,中國電影全年海外銷售收入27.7億元,比2014年增長48.13%;2016年達38.26億元,比2015年增長38.09%,是2012年的3.6倍,這是中國電影海外銷售收入連續四年快速增長。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