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資訊

張振江談“一帶一路”:文化交流是“黏合劑”

2017年09月08日 15:44:3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杭州9月7日電(見習記者 周禹龍)“文化是‘一帶一路’的基礎內容,也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手段,更是‘一帶一路’的終極目的。”在7日舉行的“一帶一路”與中華文化論壇上,中國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華僑華人研究院院長張振江做主題演講時表示,文化在推進和共建“一帶一路”的過程中,充當著“黏合劑”的作用。

  自從2013年下半年提出“一帶一路”以來,中國政府積極推進,各類企業創新性地響應和參與,加之國際經濟和政治形勢的變動不居,“一帶一路”逐步成為世界上最熱門的一個話題,也成為全球大變革時代中國提供的一個新的全球治理方案。

  在張振江看來,在“一帶一路”的推進過程中,政府和企業都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並取得了不錯的成效,目前向縱深的發展就到了政治經濟之外的文化層面。

  “首先,文化本身就是‘一帶一路’的重要內容,回顧歷史,古代絲綢之路豐富了包括中華文化在內的東西文化的共生與繁榮,今天會議會址的靈隱寺的創始人就是一位印度的高僧。而‘絲綢之路’這個詞彙本身也是一個德國考古學家的發明。”張振江表示,大量的文化交流建構了古代絲綢之路,也使得“絲路”成為整個人類的共同文化遺産,當然也是新絲綢之路的重要基礎。“絲綢之路是和平之路、商貿之路,更是文化之路。”

  其次,文化還是未來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手段。張振江認為,要讓世界了解中國,要讓世界理解、接受、並真心實意地去參與“一帶一路”,就必須通過文化作為手段來把中國的成功、中國的用心和中國的故事講述給國際社會。

  “6日舉行的中華慈孝人物頒獎活動,其實就是一個尋求不同文化共同語言的最好案例。無論是中國,還是其他的國家和地區;無論是佛教,還是其他宗教,講到長輩對幼輩的慈,晚輩對長輩的孝,相信大家都是贊成的。”張振江認為,這種共鳴能夠拉近不同文化之間的距離。

  “我建議中國可以舉辦一個‘一帶一路’或世界範圍的慈孝人物評選互動,讓諸如慈孝這樣的全世界共同的文化價值們可以通過慈孝文化超越國界,超越民族,超越宗教。”張振江介紹説,在中華五千年的演變當中,有很多像慈孝一樣亙古不變的精神成分,是挖掘中外文化共鳴的寶貴資源。“只有共鳴才能産生興趣,有興趣才會了解,有了了解才可能有理解,最終才會有誠心實意的參與和共建的可能。”

  最後,張振江強調,文化還是“一帶一路”的終極目標。“大家試想一下,如果‘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和人民真正做到民心相通、相互信任、互幫互助,那麼和平、繁榮、開放、創新不是水到渠成了嗎?”張振江認為,“文明之路”的“一帶一路”是中國在世界大變局時代提出了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在張振江看來,推進和共建“一帶一路”的過程中,文化既是內容,又是形式,既是手段,又是目標。它是一種有效的“黏合劑”,把不同的國家、不同宗教、不同人群,把中國和世界能夠粘合起來。

  “如何在中華文化中尋求與其他文化的共同成份,更新和優化中國文化乃至建構新的世界文化,重任道遠,是在座各位文化學者和文化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張振江如是説。

  據了解,本次論壇是今年中華慈孝文化節的系列活動之一,由杭州靈隱寺、中國新聞社、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杭州市民族宗教事務局共同主辦,由杭州靈隱寺、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承辦,並得到了浙江省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浙江中華文化學院、浙江中華文化海外傳播促進會、旺旺中時媒體集團、香港商報浙江辦事處支援。(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