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資訊

9月起中小學3科使用新教材 語文增加古詩文篇目

2017年09月06日 09:46:50  來源:千龍網
字號:    

  千龍-法晚聯合報道(記者 李文姬 張瑩) 記者從教育部獲悉,根據中央要求,教育部統一組織編寫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教材,歷時五年,完成了編審工作,將於2017年9月開學在全國中小學起始年級投入使用。

  據教材局負責人介紹,歷史教材專門有2冊系統講述中國共産黨建立、發展,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史實,涉及老一輩革命家40多位;完整介紹了中國抗日戰爭從局部抗戰、全民族抗戰到最終勝利14年的史實。

  語文

  增加古詩文、革命題材篇目

  記者從教育部獲悉,義務教育語文教材的編寫採取“語文素養”和“人文精神”雙線組元的方式編排。語文教材一至六年級每冊6-8個單元,由課文、口語交際、習作、語文園地等板塊組成。每單元3-4篇課文,語文園地包括“日積月累”“字詞句運用”“書寫提示”等欄目。七至九年級每冊6個單元,包含閱讀和寫作兩大板塊,各單元穿插安排“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名著導讀”“課外古詩詞誦讀”等欄目;八至九年級每冊設置1個“活動·探究”單元,突出任務性學習理念。

  主要在增加古詩文、增設專題欄目、大量編選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課文三個方面予以落實。其中,小學語文有古詩文 129篇,初中語文古詩文選篇132篇。選文體裁多樣,從《詩經》到清人詩作,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文,均有呈現。

  另外還增設了如小學的“日積月累”欄目,安排了楹聯、成語、諺語、歇後語、蒙學讀物等傳統文化內容。

  此外,初中的“綜合性學習”欄目,圍繞“友”“信”“和”等傳統文化關鍵詞,設計了一系列專題活動。大量編選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課文。如《紙的發明》《中國石拱橋》等,讚頌古代勞動人民智慧;《鄧稼先》《黃河頌》等,弘揚愛國敬業、誠實守信、堅忍不拔等中華傳統美德。

  在革命傳統教育方面,新編語文教材,主要以選文來體現。既有反映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革命經歷的篇目和他們的作品,也有反映革命英雄人物的篇目,如狼牙山五壯士、江姐、黃繼光等。

  小學教材中有《朱德的扁擔》《金色的魚鉤》等革命傳統選文約40篇,初中教材中有《紀唸白求恩》《回憶我的母親》等革命傳統選文30多篇。同時,指導學生閱讀《紅星照耀中國》《長征》《紅岩》《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紅色經典名著。

  此外,新編語文教材還注重國家主權教育。據介紹,這主要以選文來體現。或者描繪祖國山川的秀美與雄壯,以美麗的景物感染學生,如《富饒的西沙群島》《美麗的小興安嶺》;或者展示中華民族偉大堅強、百折不撓的民族精神,以鏗鏘的話語激勵學生,如《黃河頌》《壺口瀑布》;或者講述各族人民維護國家領土完整、守衛祖國海疆的英雄事跡,以感人的故事滋養學生,如《無名島》《一著驚海天——目擊我國航母艦載戰鬥機首架次成功著艦》。

  歷史

  加強國家主權意識海洋意識教育

  記者注意到,新版歷史教材十分注重加強國家主權意識和海洋意識教育,以史實為依託,講述西藏、新疆、臺灣及附屬島嶼釣魚島、南海諸島等作為我國領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歷史淵源。

  此外,教材系統介紹了中華民族近代鬥爭史,突出展現了中國共産黨建立和不斷發展的歷史,對中國共産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以及改革開放以來的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的決定作用給予了充分敘述,分別介紹了以毛澤東、鄧小平等為代表的40多位老一輩革命家,以及為中華民族解放事業而英勇獻身的革命英雄,使學生認識到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

  3科目部分教材內容

  小學語文

  古詩文 129篇

  增設“日積月累”欄目,安排楹聯、成語、諺語等傳統文化內容

  課文:《朱德的扁擔》

  《金色的魚鉤》

  初中語文

  古詩文選篇132篇

  課文:《紙的發明》《中國石拱橋》

  《鄧稼先》《回憶我的母親》

  《黃河頌》《紀唸白求恩》

  初中歷史

  涉及毛澤東、鄧小平等為代表的多位老一輩革命家;科技文化著作30多部;講述西藏、新疆、臺灣及附屬島嶼釣魚島、南海諸島

  道德與法治

  小學:共12冊

  涉及30多部法律法規

  初中:共6冊

  涉及50多部法律法規

  法治

  小學版涉及30多部法律法規教育

  據了解,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共12冊,教材內容依據與兒童生活的緊密程度,由近及遠地安排了六大生活領域:我的健康成長、我的家庭生活、我們的學校生活、我們的社區與公共生活、我們的國家生活、我們共同的世界。同一生活領域內,按照學習難度的不同,採用螺旋上升的編排方式。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共6冊,圍繞個人、家庭、學校、社會、國家、世界展開編排。在教材呈現方式上,遵循如下邏輯結構:一是經驗導入;二是聚焦主題;三是揭示矛盾,行動方法指導。

  《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寫加強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法治教育、國家主權意識教育、民族團結教育等主題內容,並專門設置了中國夢、總體國家安全觀等專題,介紹了傳統節日、民歌民謠、傳統美德、民族精神、古代輝煌科技成就等內容,小學階段通過春節、清明節等中華民族重要傳統節日和傳統禮儀,以及最具代表性的文字、古代科技成就等,提高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親切感和感受力。初中階段在不同類型活動中引用、介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觀念、人物、故事等,以此引導學生感受自身成長與中華文化的關係,增強文化自信。

  此外,在革命傳統教育方面,新教材重視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珍視祖國的歷史。例如,選取近現代中國歷史上的重要人物和史實,講述了毛澤東、周恩來等革命領袖,建黨、建軍和建國等重大革命事件,培養學生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的情感。

  根據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的要求,把小學六年級上冊和初中八年級下冊設置為法治教育專冊,集中講授憲法,強化系統性。其他冊次教材結合相關內容分散嵌入,確保法治教育貫穿始終、全程不斷線。小學涉及30多部法律法規,初中涉及50多部法律法規、6部條例和司法解釋。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