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資訊

“一元購畫”發起人回應質疑 怒問“到底誰有病”

2017年08月31日 09:03:5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29日,不少人的手機朋友圈都被“一元購畫”的公益活動刷屏。就在不少網友被自閉症患者的畫作震驚同時,也有網友開始質疑善款的流向,以及畫作的真實性。

  “一元購畫”募款超1500萬

  “一元購畫”活動的名字叫“小朋友畫廊”, 是騰訊公益、深圳市愛佑未來慈善基金會和WABC無障礙藝途公益機構聯合出品的線上線下互動公益項目。

  從線上H5中,網友可以看到36幅自閉症患者的畫作,大部分還有作者親自錄製的語音,向大家説明畫作的心意並表達感謝。網友以一元錢的價格捐款給WABC無障礙藝途項目後,可以將電子畫作保存為屏保。

  截至昨日下午14時20分,捐款金額已達15028994.79元,募捐結束,捐款人數超過580萬人次。30日,WABC無障礙藝途創始人苗世明接受了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的獨家專訪。

  “昨天一天就一人一塊錢,捐了1500多萬,我覺得很神奇。”對於這場線上公益,苗世明很滿意,“這些自閉症患者有的十多歲,有的三十多歲,以前説他們是星星的孩子,我覺得應該把星星的孩子帶回地球,越標簽化,越回不來”。

  質疑一:善款去向何方?

  就在不少網友被自閉症患者的畫作震驚同時,善款的流向開始受到質疑,有網友提到,這筆鉅額捐款並非給畫作者,而是捐給WABC無障礙藝途公益機構。

  “我們不是賣畫,是項目籌款。”苗世明解釋稱,1500萬元的善款,三分之二將會用於目前十城市的分支機構更好地幫扶腦部殘障群體,另外三分之一將會用於拓展新的城市,在這些城市繼續開展腦部殘障群體的藝術幫扶項目。他還透露,目前項目組織方已與騰訊公益、深圳市愛佑未來慈善基金會進行了協商,活動後會就資金的流向、具體用途等情況向公眾做更詳細的發佈。

  同時,苗世明坦言,WABC無障礙藝途公益機構確實有簽約的藝術家,但與這次活動毫無關係。

  質疑二:展出畫作有人代筆?

  除了善款的去向,有網友開始質疑這些畫作是否由患者本人創作。

  對於這樣的猜測,苗世明頗為憤怒,“所有人都可以畫畫,這是用藝術表達生命。自閉症群體可以通過畫畫積累表達能力,激發語言溝通能力,這在美國被稱為藝術治療,但目前在中國還沒有。所以我看到這些消息就想問,到底是誰有病?!”

  “很多人看到這些畫的第一反應是‘比我畫得好’,都覺得很美。”苗世明告訴記者,大家看到的36幅畫,是專業老師從這些年上千個學員的作品裏精選出來的,“很多孩子都是一次完成,老師能改嗎?改得了嗎?根本代替不了”。

  苗世明認為,公眾不要把每個自閉症孩子都當做梵谷這樣的藝術家,“他們在教育醫療就業方面不知道怎麼融入社會,剛好可以通過藝術和大家對話。我們的目的是賦能,讓患者和其家庭知道,孩子是有價值的,能更好進入社會”。

  質疑三:是否利用自閉症患者出名?

  2009年,苗世明通過首屆北京798雙年展WABC計劃項目,第一次走進了"特殊需要人群"的生活,這讓身為藝術家的他大為震撼。

  在苗世明看來,這些自閉症孩子既特殊,又不特殊。

  “特殊之處在於他們內心十分純凈,根本不受權力和金錢的誘導,不管這幅畫賣500萬還是5元錢,都會開開心心畫畫。但是,這些孩子他們也是人,也有情感和需求,需要社會真正的接納,而不是藏在家裏、特殊學校或街道、殘聯裏。”

  為了這群自閉症人群,苗世明已經堅持了8年。

  “創立WABC無障礙藝途公益機構的初衷,就是希望搭建自閉症患者和社會的橋梁。”苗世明坦言,期間質疑聲無數,最初自己想過退出。“當時覺得很痛苦,怎麼做點好事幫助別人,還被指指點點,我又不是為了出名。後來我看到這些孩子,確實通過畫畫發生了改變,我就堅定值得做下去。我09年發起時,想的是先做20年,這才第8年”。

  為了消除公眾的質疑,苗世明表示將開放全國十個城市的工作室,歡迎大家去與這些自閉症患者交流,“我也希望質疑多持續一會,最好持續10年、20年,這樣公眾對特殊人群和認知和接納就真的改善了”。(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