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資訊

北大古鐘內壁塗鴉密密麻麻!高校文物如何保護?

2017年08月31日 08:58:1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北京8月31日電(記者 宋宇晟)近日,有媒體報道,北京大學校內古鐘等文物遭破壞,引起關注。30日,記者前往實地探訪。

  當日上午,記者來到未名湖西岸。記者看到,古鐘外觀並無刻畫痕跡,並且鐘亭入口處貼還有“鐘亭危險,小心落下,小心傷人,請勿觸摸,請勿敲鐘,請勿搖晃,愛護文物,有攝像監控”的字樣。而鐘亭對面的確有一個攝像頭。

  不過,古鐘內壁卻是另外一番景象。由於從外觀難以看到校鐘內部情況,記者將手機伸到校鐘下拍照。根據照片來看,古鐘內壁幾乎每一寸地方都被刻了字,字跡密密麻麻,大部分已不可辨認。

  而就其中可辨認的字跡來看,相當一部分“留言”與北大有關,有人寫道,“我要上北大”;此外也有人在鐘內表達愛意,像“某某,愛你一輩子”的刻字也較為常見。

  記者還注意到,鐘內的刻字除了中文外,還有不少英文字母,記者甚至還發現了韓文字跡。

  一位在附近鍛鍊身體的男士告訴記者,古鐘內壁的塗鴉已存在多年。“裏面很多塗鴉都是用修改液畫上去的,有些年頭了。”

  據媒體報道,鐘亭中的這口鐘歷史已有百餘年。這口大鐘曾為李鴻章的北洋水師報時,後被用作燕京大學報時的校鐘。鐘身雕刻的是波濤洶湧的大海和從海面噴薄而出的旭日。還有滿漢兩種文字寫著“大清國丙申年捌月制”。

  記者就此事致電北京大學校園綜合治理服務熱線。工作人員表示,相關情況還需核實。

  事實上,北京高校校園內文物遭刻字的情況並非孤例。

  記者在這口古鐘東面的慈濟寺山門注意到,雖已經過粉刷,但門洞中仍能看到不少塗鴉。刻畫的文字內容也與北大校鐘內壁類似。有北大畢業生告訴記者,此處塗鴉大多是校方採取保護措施前就已存在的。

  日前,清華大學的日晷、二校門也發現了被塗鴉刻畫的痕跡。

  與此同時,高校方面也在積極應對這些對文物的破壞行為。

  清華大學相關人員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學校已對塗鴉處進行了現場勘察,制定了修繕方案,將儘快啟動修繕工作。“同時,正在對該事件進行全面調查, 一旦查實,將依據校規校紀處理或報請有關部門依法處置。”

  而北京大學近年也採取諸多措施保護校內文物。記者注意到,北大校園內,大部分文物旁都加裝了護欄和監控攝像頭。

  同時,北大學生也積極參與到校園文物保護之中。北京大學燕園文化遺産保護協會是成立於2013年的學生社團。其會長向中新網記者介紹,校方在為一些文物加裝護欄後,塗鴉現象顯著減少。

  他直言,燕園文化遺産保護協會正對校內的30多處文物建立標識牌,並在標識牌上貼出二維碼,連結到有介紹説明文字的網站。“這樣既能滿足遊客的好奇心,也能喚起他們的保護意識。”

  “我們協會會定期進行踏查,記錄燕園文物,特別是散落文物的現狀並向學校文保辦反應情況,還在假期舉辦過‘愛護文物,拒絕塗鴉’的留言簽名活動。協會下設講解隊,負責校園文物及燕園文化的講解,講解過程中也會宣傳文物保護的思想。”他説。(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