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資訊

音樂劇中文版成市場熱選

2017年08月30日 10:59:12  來源:中國文化報
字號:    

  近幾年,打造國外優秀音樂劇的中文版成了國內演出市場的熱選。“中文版”解決了語言障礙,降低了觀劇門檻,讓更多中國觀眾得以領略到外國優秀音樂劇的魅力,從而獲得了不錯的票房回報。今年,多部國外優秀音樂劇中文版接連登上舞臺,市場態勢引人關注。

  中文版音樂劇市場升溫

  《想變成人的貓》《音樂之聲》《變身怪醫》《謀殺歌謠》《獅子王》……與往年相比,今年的“中文版”可真不少。

  據了解,《音樂之聲》中文版至今已在全國各地上演了超過150場,而在上海華特迪士尼大劇院上演的音樂劇《獅子王》將於10月8日迎來其中文版的第500場演出。

  音樂劇《變身怪醫》的中文版是該劇20年來巡演28個國家後誕生的首個中文版本。導演大衛説:“我們不是做一部文化譯製品,而是要把它做成一部貼近中國觀眾的音樂劇。”

  “情節精彩、歌曲美妙、舞蹈漂亮,作為一個愛看音樂劇但對‘中文版’有偏見的人,這次真的很驚喜。今年這幾部音樂劇我應該都會買票看。”觀眾李小小看完引進自日本的家庭音樂劇《想變成人的貓》中文版之後在朋友圈留言。

  發掘品牌紅利 激活潛在觀眾群

  “外國音樂劇中文版的繁榮,很大程度上是市場行為。”一位業內人士指出,演出市場風險高、投資成本昂貴,即使是有實力的文化公司或劇院也無法保證其製作或上演的每一部舞臺藝術作品都賣座。這些外國知名音樂劇經過實戰,積累了相當高的人氣,保證了觀眾的基數。該業內人士説,為了降低風險和把握實時更新的現代觀眾審美,打造“中文版”成了國內文化市場的熱選。“像《音樂之聲》《獅子王》等百老彙音樂劇早就擁有多種語言版本,在不少國家的市場上賺得盆滿缽滿,‘中文版’的漸熱也是遲早的事。”

  與《變形金剛》《哈利·波特》等好萊塢系列電影一樣,擁有良好口碑的外國知名音樂劇自帶宣傳效果。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有觀劇習慣的人群基數並不算小;而且,在豆瓣等文藝青年的“聚集地”,與音樂劇有關的話題常能引起熱議,經典音樂劇很容易吸引文藝愛好者相約觀劇。七幕人生文化産業投資(北京)有限公司CEO楊嘉敏説,《我,堂吉訶德》和《Q大道》兩部中文版音樂劇的觀眾很多來自豆瓣、格瓦拉等平臺。該公司在《Q大道》上海首演後所做的調查結果顯示,超過60%的觀眾表示這是他們第一次看音樂劇,且其中幾乎100%的觀眾都表示之後會看其他劇目。“這些年輕人中有相當一部分出過國,對音樂劇並不陌生,現在又都工作了,有這方面的消費需求。從市場角度來説,中文版音樂劇已經到了爆發的前夜。”楊嘉敏説。

  “美國和英國音樂劇的成功,令國內文藝市場矚目。音樂劇形式輕鬆活潑,表演起來沒有太多的程式化要求,製作起來並不十分困難。”長期從事中外舞臺藝術研究的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毛小雨認為,這是“中文版”受國內製作團隊青睞的重要原因之一。“從行業發展來説,音樂劇能夠帶動很多周邊産品,如書籍、教育、培訓等衍生品和相關行業。目前國內的音樂劇産業仍處在以票房為核心的階段,然而周邊市場一旦打開,産業規模也將很可觀的。”他説。

  本土化成為業界努力方向

  本土化被視為開啟中國音樂劇市場的鑰匙。“隨著國內大眾文化素質的提高,越來越多的觀眾不再滿足於只看個熱鬧。他們想弄明白故事的來龍去脈,甚至希望音樂劇的內容與自己的生活能有點聯繫。外國音樂劇要贏得中國市場,首先要過文化關,做到語言本土化。”中央戲劇學院音樂劇系主任劉紅梅説。引進國外優秀經典音樂劇並實現本土化,是該院音樂劇係的任務之一。

  記者了解到,在製作“中文版”時,中方團隊通常要先將翻譯成中文的文本發給國外版權方審閱,等版權方提出修改意見,中方團隊根據意見再次翻譯,然後再次送審。然而,外方的意見並非每次都對。比如,國外熟知的不少中文表達都是幾十年前的用法,現在的中國人已經不再這樣講話了。這時,中方團隊就得與他們商榷。以前,對於翻譯上的分歧,外方會考慮很久,而今他們很樂於接受中方的意見。顯然,“中文版”的市場表現説服了他們。

  良性互動讓外國知名音樂劇的本土化越來越到位。在原版《音樂之聲》中,女主角瑪利亞用諧音的方法教孩子們認識音符。在“中文版”裏,表示音符的英文單詞被巧妙替換成了漢語諧音,如“Do(都)是都來一起唱,Re(蕊)是花蕊有花香……”又如中文版《獅子王》中也藏著很多中國元素的設計:炒魷魚、娃娃親、回家喝西北風……這些中國人耳熟能詳的語言,大大拉近了《獅子王》與中國觀眾的距離。

  “製作‘中文版’是學習、借鑒國外音樂劇的過程,等底氣足了,還是要打造中國的原創音樂劇,開拓中國音樂劇産業。中國音樂劇很有前景。”劉紅梅説。(張婷)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