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資訊

中國古老樂器塤:跨越千年再迎美好時代

2017年08月30日 10:23:57  來源:新華社
字號:    

  體如卵形多孔,音色厚實飽滿。塤,這件誕生在數千年前中國的古老樂器,正在拂去塵土迎來它發展的美好時代。

  人聲鼎沸的哈爾濱國際音樂文化博覽會現場,“80後”的制塤工匠宋華林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用塤吹奏《枉凝眉》,參觀者逐漸放慢腳步,他們陶醉在塤樸實渾厚的音色中,逐漸安靜下來。

  “越來越多的現代中國人正重新認識到這件古老樂器的魅力。”宋華林説。

  中國古代樂器有“八音”,塤佔“八音”之土,即用土製成。中國塤文化學會介紹,塤從原始狩獵工具發展成為吹奏樂器,學界認為它有7000年左右的歷史。有文字記載其在戰國時期就用於宮廷祭祀活動,秦漢之後成為宮廷雅樂樂器。

  然而,塤的命運在歷史上並非一帆風順。專家表示,塤在歷史上跌宕發展的最本質原因與樂器本身不夠完善有關。受結構、工藝等因素影響,塤的音域、音準等在歷史上長期受到局限。

  中國塤文化學會秘書長張穎錚説,塤從唐代後開始走“下坡路”,因為那時有能演奏更為複雜樂曲的樂器傳入,人們的審美情趣逐漸趨於複雜多變,塤的“沒落”幾乎不可避免。

  “與鋼琴等樂器一樣,塤需要經歷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塤在上世紀90年代製作工藝成熟和完善,現在它已經拉開輝煌時代的序幕。”張穎錚説。

  據介紹,自那時以來,在以張榮華、劉寬忍為代表的中國一批樂匠的努力下,塤作為樂器有了更加標準化和規範化的製作,它的音域、音量和音準得到極大提高。

  歷史上,塤的音孔從一個、三個、五個等不斷擴增。到了今天,人們拿在手中的塤有八孔、九孔甚至十孔,可以演奏出更寬音域的作品。

  目前,塤可以用傳統工藝的陶土燒制,也可以使用樹脂材料製作,更為堅固。

  宋華林從師傅那裏傳承了制塤的傳統技法。平日裏,他仍要到山上採土,自己打孔燒制塤。他製作的塤形態各異,有梨塤、牛頭塤和葫蘆塤等。

  宋華林還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從事塤的推廣和表演。在工作中,他感受著人們對塤越來越濃厚的熱情。“人們喜歡它的古韻。”他説。

  去年底,中央音樂學院成立了“龍之吟”笛塤樂團,這是中國第一家專業笛塤樂團。笛與塤,兩個傳統樂器的搭配充滿古風古味,它的出現引發社會熱烈反響。

  樂團藝術總監、團長戴亞在平日裏忙碌著幫助團員精進吹奏塤的技藝。他説,樂團現在演奏的曲目都是原創,塤要發展,塤曲的創新必須跟得上。

  戴亞表示,塤的教育正在中國一些地區得到開展。坐落在古都的西安音樂學院目前已經開辦塤的專業研究生教育。

  中國塤文化學會一直致力於塤文化的交流、推廣和學科建設。張穎錚説,塤還受到不少外國音樂專家的喜愛,它只要一齣音就可以把人的心靈抓住。

  “我認為,正如人有人品,塤也有‘塤品’。它有一種厚德載物、堅實、包容和不爭的品質。塤在未來應該能夠進入更多人的生活中。”張穎錚説。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