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資訊

科技傳承文化:《新華字典》APP重新聚焦漢字音形義

2017年08月22日 09:06:23  來源:人民網
字號:    

  人民網北京8月21日電 曲(qǔ)線還是曲(qū)線?“凸”字到底怎麼寫?“火”字的第二筆是什麼,“老”字的部首是什麼?近日,由商務印書館、華為應用市場共同主辦的一場名為“科技傳承文化”的線下活動中,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難倒了不少參加活動的學生和家長。現場漢語專家和學生家長一同就相關漢字的書寫、發音等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本次活動以傳統紙質《新華字典》和《新華字典》APP在漢字音、形、義的學習中的使用為主題。現場的學生和家長積極參與,對諸如“潛力”、“曲線”等漢字的發音和“火”、“象”等漢字書寫筆順等問題展開了討論,在熱烈的氣氛中探索漢字的奧秘。原國家語委研究員厲兵教授先後結合自己的工作生活實際,講述了漢字使用的一些生動的故事,並對現場一些用戶讀者的漢字發音、書寫進行了點評。

  作為《新華字典》APP的播讀者,《新聞聯播》原著名主播李瑞英現身活動現場分享使用《新華字典》的體會。她表示,其實我們經常讀錯的是那些看似簡單的多音字,所以為了做到準確播報,《新華字典》一直伴隨她多年。她説,“我們新聞播音部是‘吃’字典的,因為很多字典都被同事翻爛。”不僅如此,她還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向教育部發出提案,建議將正版《新華字典》納入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範圍,解決農村學生字典缺乏問題。在提案發出的第二年,財政部和教育部出臺政策,將《新華字典》納入國家免費提供教科書範疇,更多的農村中小學生擁有了正版《新華字典》。

  據了解,APP版的《新華字典》充分考慮到家長、老師、學生在漢字教與學中的一些實際訴求,在功能設計上有著很強的針對性。它不僅完整收錄《新華字典》(第11版)的全部內容,保證“國典”權威度不減,更利用新媒體技術實現多維度智慧查字、真人發音、筆順動畫、紙書翻閱等一系列的實用功能,幫助家長輕鬆應對輔導孩子學漢字時可能遇到的難題。(張正亞)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