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資訊

“商務印書館與中國現代出版”座談會在京舉行

2017年08月22日 08:56:18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北京8月21日電 (記者 應妮)“數百年舊家無非積德,第一件好事還是讀書”,這是著名學者、出版家、商務印書館創始人之一張元濟先生的名言。今年是商務印書館成立120週年,“商務印書館與中國現代出版”座談會21日在北京舉行。500萬元的“商務印書館學術基金”同日宣告成立。

  120年來,商務印書館出版了一系列引領學術,激動潮流的傳世精品,包括以《四部叢刊》《四庫全書》和《萬有文庫》等為代表的古代典籍和現代知識叢書,以《辭源》《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和《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等為代表的中外品牌工具書,以“漢譯世界名著學術名著叢書”、“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和“中華當代學術著作輯要”等為代表的學術著作。拍電影、辦事業、建學校、助公益以及近年開設大學閱讀體驗店、鄉村閱讀中心和機關、企業助讀空間等,捐資助學,促進書香社會的建設。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嚴雋琪指出,商務印書館是中國最早創立的一家現代意義上的出版機構,它的成立標誌著中國現代出版事業的開始。創立120年以來,商務印書館以高遠的文化抱負、獨到的開闊精神、成功的商業運作,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為近現代中國的思想文化發展,並以此為支點,為整個民族的現代化和復興大業做出了重大貢獻:推動了現代教育界實踐,奠定了中國現代學術的基礎,用現代文化推進了中國現代文明的進程,為中國現代企業制度貢獻了現代化經營管理範式。

  她勉勵商務印書館在今後的發展中服務大局,以出版為載體弘揚中華文化;創新學術,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再立新功;培養人才,用科技與文化踐行中國出版的新使命。

  中國出版集團公司黨組書記、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濤説,商務印書館經歷了三個世紀發展,歷久彌新,其生命力就在創新,商務印書館開創了無數的第一,文以載道、商以傳道、創新弘道的精神體現,改革開放以來商務印書館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圖書版權輸出者,成立了第一個中外合作的出版機構,商務印書館國際公司,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辭書研究中心和第一個大型辭書語料庫。今天,商務印書館依然繼續深化改革,實施紙電同步出版,開設分館與分支機構,成立編輯工作室;探索建設企業書屋,設置圖書館等文化服務新模式。他希望希望商務印書館繼續踐行使命,為推動全民閱讀做出新的貢獻,繼續書寫更多的第一。

  商務印書館總經理于殿利表示,今年是商務印書館創業120年,5月9日劉奇葆部長曾專程到商務調研,並參觀了商務120年紀念展。奇葆同志在調研中指出,“商務印書館這個百年品牌,寄託著我國幾代出版人的文化使命和理想追求。希望大家傳承好、維護好、發展好這塊‘金字招牌’,使之歷久彌新、熠熠生輝”。

  他認為,從中國現代出版120年的歷史維度來考量,商務印書館不僅僅是商務人的商務,它所蘊藉、承載的中國幾代出版人乃至於中國幾代知識分子的文化使命和理想追求,使它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了超越于某個具體出版社的更廣闊的文化象徵意義,如何傳承好、維護好、發展好這塊“金字招牌”,也應當是今天中國出版人乃至於中國學界共同思考的一個問題。因此,今天的會議以“商務印書館與中國現代出版專家座談會”命名,無疑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和重要的現實意義。

  會上還宣佈設立500萬元的“商務印書館學術基金”;同時商務印書館還成立了“學術委員會”,力促學界與出版事業共同發展。(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