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資訊

京劇《大宅門》首演大熱 “繼承與反叛”間展現“宅門”另一面

2017年06月20日 14:06:58  來源:中新網
字號:    

  中新網北京6月19日電 (記者 高凱)6月17、18日,京劇《大宅門》在天橋藝術中心大劇場首演。前有電視劇的經典版本,又同由著名導演郭寶昌傾力打造,這部引發頗多關注的京劇新戲首輪兩場一票難求。

  京劇《大宅門》由北京京劇院、北京大宅門影業有限公司、北京市厚陽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共同出品,郭寶昌攜手青年京劇編劇、導演李卓群,集結杜喆、竇曉璇、翟墨、鄭瀟、梅慶羊、黃柏雪、盧楊等京城名角,共同將這部熱播十六年不衰的國劇經典搬上京劇的舞臺。

  電視劇《大宅門》共有70多集,場景鋪陳廣大,人物設置繁多,此番濃縮為京劇舞臺上的兩個小時,改編的切入點可稱匠心獨具。

  京劇《大宅門》于電視劇白家興衰的宏大敘事中截取1906年前後時間段,講述濟南府花魁楊九紅因緣結識京城百草廳少爺白景琦,一見鍾情而自贖跟隨,雖直面不公,卻終難進大宅門的人生慘遇,可以説是集中展現了“宅門”的另一面。

  該劇導演李卓群曾經因創作小劇場京劇《惜·姣》而吸引業內外關注,她表示,“很多人會覺得《大宅門》最主要的,就是講二奶奶和白景琦怎樣一步步把百草廳經營起來,我改編的初稿也是把白景琦奉為核心。”對此,一心想將自己心血之作改編為京劇的郭寶昌並未表示贊同,他向這位擅長女性內心戲的年輕女導演建議,從楊九紅——這位唯一沒走進卻一直在走近大宅門的女性切入。

  白景琦和楊九紅的愛恨情仇,在電視劇《大宅門》熱映的十幾年以來,一直是觀眾們揪心、熱議的橋段。在京劇版中,主體情節和主要人物承續劇版,但又有不一樣的設定。如白景琦贖當“傳家寶”、月下劫官車等大家耳熟能詳的橋段,用通過京劇的表現手段再度呈現,故事不僅依舊有趣,而且有了京劇獨特表現形式的加成,更添可觀性。

  京劇《大宅門》以現代審美的“形”包裹國粹原味的“核”,對此,郭寶昌曾坦言,是“處處繼承,處處反叛”。

  首演中,整個舞臺的舞美設計簡潔而厚重有承載,既切合場景切換,又時時刻刻突出了“門”的概念。

  造型設計藍玲素有戲曲界“造型聖手”之稱,此次她攜青年造型設計張穎,量體裁衣地為每一個角色,在每一個時期設計了不同的造型。據稱,每一套戲服都由蘇繡、杭繡最頂級的繡娘,歷時三、四個月精心織就。舞臺之上,有了燈光舞美的配合、演員的演繹,更顯唯美精緻。

  表現手法上,《大宅門》也做了頗為新穎的嘗試。李卓群介紹,在設計暢春園白景琦相遇楊九紅這段戲時,她本構思以“衣香鬢影、鶯啼燕轉”為主的場景就曾被郭寶昌否定。而最終的舞臺上,這一重要橋段的獨特設計果然頗為值得稱道。

  李卓群以八個妓院夥計和白景琦、吳掌櫃清一色的十個男人,展現了煙花之地的香艷,而觀眾在劇場中的鮮活感受,竟全來自於人物的對白和唱段。這一橋段的設計,既生動細膩,又符合京劇舞臺“留白”的傳統,可以説充分體現了京劇《大宅門》“既傳統又反叛”的審美表達。

  京劇“核”的表演在該劇中亦是如此。

  演員在其中的表演打破了傳統老戲中的行當界線,如飾演“白景琦”的杜喆,這位當今劇壇十分難得的文武老生根據劇情,在臺上有武生的做,又有老生的唱念,還有頗多小生技法,其演出中的揮灑自如,令不少戲迷大呼過癮。

  飾演“楊九紅”的竇曉璇亦是如此,作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杜近芳先生的愛徒,竇曉璇此前常常飾演的是溫柔可人的淑女角色,此次挑戰“楊九紅”,則既是花旦又是青衣,女扮男裝時甚至展示小生功底。

  從首演效果看,兩場均“爆滿”的京劇《大宅門》可謂雙線“飄紅”,有觀眾評價稱,“從編劇環節就十分成功,主創懂戲這一點非常重要”,“舞美、服裝,甚至票封都精心設計,京劇也應該這樣包裝”。

  據悉,京劇《大宅門》全國巡演已提上日程,由人氣頗高的青年京劇演員馬博通、王夢婷演繹的B組白景琦、楊九紅,將在接下來的公演中與觀眾見面。(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