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資訊

恩平人過端午節有講究 吃特色粽子 看龍舟“漂移”

2017年05月25日 13:57:16  來源:江門日報
字號:    
           

恩平鹹肉粽呈四角形,用料非常講究。

恩平鹹肉粽呈四角形,用料非常講究。

  端午節很快就要到了,全國各地的過節習俗不盡相同,就連吃的粽子也都各具特色。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恩平人過端午節的特色習俗。

  □文/圖 江門日報記者 陳明思

  特色一

  初一初五都過節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在恩平,有人在當天過節,也有人在農曆五月初一過節。

  據説,清代咸豐年間,恩平發生了“土客爭鬥”事件,有的地方為了躲避土客之亂,提早在農曆五月初一過五月節(即端午節)。於是,恩平就有了初一、初五都過端午節的習俗。現在,人們的生活富裕了,多過一個節日更多了一份熱鬧。

  特色二

  深山老林採粽葉

  恩平粽,當地人俗稱“裹粽”,是獨屬恩平的傳統口味特産,一般分為鹹肉粽和枧水粽。

  恩平人包粽子的粽葉是從深山老林裏採摘的,裹粽子的帶子是帶刺的野生植物,名叫“蓢古”。蓢古兩邊帶刺,恩平人將其割回來後用針去刺,削成細條。用這種蓢古條包紮的粽子特別結實,裏面的糯米能均勻受熱,粽子會散發出獨特的香味,且保存數日不變味。

  鹹肉粽呈四角形,用料非常講究,以糯米、綠豆、鹹蛋、鹹肉為主。鹹肉裏有恩平獨特的香料紅藍葉,這種香料不僅能帶出肉的鹹香味,還有清熱暖胃的功效。隨著時代的變遷,鹹肉粽的口味也在不斷豐富,不少市民會在粽子里加入蝦米、栗子、瑤柱等。

  枧水粽呈長方形,用料相對簡單,用糯米配以適量的枧水即可。枧水粽熟後,拆去蓢古帶和粽葉,露出金黃色的粽心,用筷子插入粽心,點黃糖漿或白糖漿吃,別有一番風味。據介紹,吃剩的枧水粽還可以切片曬乾,用來煲糖粥,成為獨具特色的美食,具有清熱和開胃的作用。

  特色三

  過節送“龍角”寓意吉祥

  恩平粽裏有一種相當有趣的特色粽子——“龍角粽”,分為“單龍角”和“雙龍角”。“龍角粽”的做法比其他粽子難,做之前,先將蓢古條打一個結,包進兩張粽葉裏,再將材料放入漏斗形狀的粽葉,然後用蓢古條紮緊,就成了“單龍角”。而“雙龍角”就是在包“單龍角”時不能封口,包出一個斜面,待做出兩個“單龍角”後,用蓢古條將兩個“單龍角”緊緊綁在一起,就成了“雙龍角”。無論是“單龍角”還是“雙龍角”,都有伸出來呈環狀的蓢古條,小孩子可以將其挂在脖子上。

  “龍角粽”主要不是用來食用的。在傳統習俗裏,“龍角粽”有辟邪祈福的寓意,因此家中的長輩會製作“龍角粽”送給小孩。在端午節當天,孩子們背著粽子到河中洗“龍舟水”,寓意可以變得聰明伶俐。事實上,這樣做可以讓孩子們在夏天不生痱子。

  特色四

  “裹蒸”用料是普通粽的5倍

  在恩平粽裏,還有一個品種叫“裹蒸”。“裹蒸”比普通的恩平粽要大,體積和用料大約為普通粽的5倍。“裹蒸”呈長方形,包紮的方式十分講究,難度完全不亞於編織一個籃子,十分考驗包粽人的匠心,要先將用粽葉包好的“裹蒸”用蓢古條橫著包紮,然後再豎著穿插包緊,這樣包出來的“裹蒸”才不會鬆散。

  相傳,“裹蒸”以前主要是用來送禮的,為新婚後第一年女方新年走訪親家所用。由於“裹蒸”製作複雜,用料極多,當時是有財有勢之人士探訪親友時才會製作,既能彰顯富貴,又可以表達對親友的敬重之意。

  特色五

  賽龍舟不走直線鬥“漂移”

  雖然近年來恩平沒有舉辦全市性的龍舟賽,但橫陂鎮的元山村和蓮龍村每年都會舉辦極具特色的龍舟賽。

  常見的龍舟賽是直線比賽,而元山村和蓮龍村的龍舟賽很有特色,龍舟不走直線,是在村前的池塘繞圈比賽。小小的龍舟在參賽隊員及舵手的操控下,在池塘中快速轉彎、“漂移”,極具觀賞性。

  記者了解到,今年兩條村的龍舟賽都將於5月30日即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當天舉行。

  ■相關連結

  包粽子慶端午也能做善事

  近年來,恩平市婦聯、總工會等有關部門都會聯合舉辦名為“端午情暖困境兒童”的大型慈善包粽活動,這已成為恩平當地一大特色品牌活動。恩平人在過端午節時,也會踴躍參與該活動,為慈善出力,為困境兒童獻愛心。

  這項活動自2010年開始,已經連續舉辦七屆,在主辦單位的認真籌劃、精心組織以及廣大愛心志願者和各界熱心人士的熱情關心、積極支援下,已籌集善款超過30萬元,幫扶恩平全市超過600名困境兒童。

  今年的“端午情暖困境兒童”大型慈善包粽活動將於5月24日在恩城舉辦。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