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清明上河圖密碼》:名畫背後的“達·芬奇密碼”

時間:2015年02月03日 10:20 來源:文匯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本報記者 傅盛裕

    世情難繪,市聲喧嘩。窮盡尺幅,要見天地、見眾生,絕非易事。也是為此,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歷來備受推崇,引為國之瑰寶。圍繞這幅名畫的文章,始終不曾做完。

    今年1月,讀客圖書推出《清明上河圖密碼:隱藏在千古名畫中的陰謀與殺局》,書僅1冊,凡50余萬字,涉及824個有名有姓的人物,只為描述《清明上河圖》背後的權謀與風雲。

    舟船車轎、酒肆勾欄,有宋代的宦、仕、醫、商、僧、道、胥吏、訟師、船夫,連同金、遼、西夏、高麗等國的間諜、刺客,都隨著故事的鋪陳漸次呈現。藏匿在汴梁城盛世的,是四伏的殺機。借北宋絕影,寫類型小説,既有《清明上河圖》的時代背景和史料鋪墊,又像《達·芬奇密碼》般試圖扣人心弦,《清明上河圖密碼》甫一面世,便引發熱議。

    五案歸一,五年磨礪

    《清明上河圖密碼》的開篇如是:舟楫相連的汴河上,一艘乍看普通的客船正要穿過虹橋。由於來不及降下桅桿,船眼看要撞橋,混亂之中,一陣煙霧襲來。待到雲開霧散,客船上出現了24具屍體。

    但這一案,僅僅是這部50余萬字小説的起點。八子案、香袋案、范樓案、變身案,四個案件先後揭曉,最終指向開篇的梅船案,連環疊套,五案歸一,在結構上頗見匠心。

    事實上,為了這本書,作者冶文彪三易其稿。自從偶遊開封,迷上《清明上河圖》之後,這位“70後”作者就有心圍繞畫作,創作大部頭的推理小説。五年構思,三年創作,《清明上河圖密碼》才有了今日的面貌。

    責編馬伯賢講述了這本書的誕生過程。2013年底,他初次看到書稿,“發現小説人物眾多,線索龐雜,敘述多線並行,心想讀者能接受設置如此龐大的小説嗎?因為看的是試讀樣章,尚且不知道整體篇幅。當看到全稿時,發現總字數竟然超過五十萬字,頓時望而卻步。”

    當時,馬伯賢回復冶文彪,表達了這層意思。不久之後,修改稿來到,“內文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動,多線敘述被整合,變得比第一稿好讀,也清晰了許多,但是幾條敘述線還是穿插在一起,有點混亂。”這一次,馬伯賢的回復是:“敘述線還是有點複雜,這麼厚一本書,操作風險比較大。”

    大半個月後,如今的終稿成型。按照推理作家張曉丹的説法,“宋代市井風情畫躍然紙上”,細節“基本能夠做到扣合嚴密,自圓其説”,“書的人物多得超乎想像,光一個序章就出來了各色人等約二三十個,而且視角轉換飛快,這裡説幾下,那裏説幾下,原本應是小説作品之大忌。不過作者掌控節奏相當不錯,除了一開頭人物集中登場顯得淩亂之外,後面出現的大量角色,即使只是一個小小配角,都用心做了人物設定,全書幾乎就沒有泛泛而談的醬油角色。”

    言是實言,情是真情

    “實體書消費者評測報告”是一個微信公眾號,發起人競天澤於此為讀過的實體書撰寫“測評”。

    關於《清明上河圖密碼》,競天澤這樣評價:“在這本書裏,我看到的是相對沉穩老練的文筆,寫什麼就是什麼,什麼人該説什麼話,怎麼説得好看,這本小説會以比較精準的方式呈現出來。”

    為了呈現盡可能真實的歷史細節和人物對白,冶文彪潛心研究宋朝的世俗風貌、貨幣物價、日常生活和風土人情。張曉丹舉了個例子:“故事中的角色有不少是文化人,文化人的對話自然需要文縐縐,無論是填個詞,還是寫封信,字裏行間能夠感受到作者本人的文學造詣和寫作態度之端正。”

    作家羽井缺一在書評裏寫道:“《清明上河圖密碼》的每一個案子,追溯到源頭,竟然是情,無論是步入集英殿的狀元,還是社會底層的走卒販夫,他們的情感都是如此乾淨美好。”按她的説法,《清明上河圖密碼》雖是類型小説,卻兼具《達·芬奇密碼》《東京夢華錄》《白夜行》的影子。

    言是實言,情是真情。馬伯賢透露,打磨的匠心背後,已有多家影視公司投來青眼,有意洽談影視劇改編事宜。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閱讀: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