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微信上便出現了由抄襲問題引起的“道歉潮”:“羅輯思維”因“盜版”原創者的稿件而道歉;《中國企業家》雜誌因未按規定使用財新的稿件而道歉……“1人原創,99人抄襲”,似乎成為微信公眾號的真實寫照。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商業運營平臺之一,面對海量資訊和舉報,微信真的拿抄襲沒辦法嗎?
◎微信公眾號原創作品屢被抄襲
1月25日下午,網路女性情感專欄作者楊冰陽為自己萬餘字的文章敲下了句號,“每日堅持不懈地構思、創作、排版、修改,為的是46萬忠實粉絲的信任”。
“微信公眾號平臺至少有8個冒充我的同名同頭像賬號,其中更有人持之以恒地抄了我500多期的原創內容。”楊冰陽説,從兩年前開始,一個叫“感情”的微信公號,幾乎每天都原封不動地抄襲她的文章,不僅刪掉作者姓名,還將每篇文中原作者自稱的“娃娃姐”改為“莉莉姐”。“我才寫到435期,但抄我的人把內容拆分成500多期,一眼看上去,很多人還以為我是盜版的呢。”
公眾號“六神磊磊讀金庸”上線不到一年,得到粉絲熱捧,山寨號也隨之而來。曾有粉絲告訴“六神磊磊讀金庸”的創始人王曉磊,有一個叫“六|神磊磊讀金|庸”的微信公號,不僅每期對其原創內容“實況轉播”,還故意在頭像上做了黃色的“V”,並在介紹中使用“認證資料”等字眼。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不僅自媒體,騰訊自家的媒體也是受害者。騰訊“大家”以簽約方式買斷優秀作品版權,首年投入近2000萬元,但也因內容精良,文章被抄得遍地開花。“一個月平均有30至40位‘大家’作者投訴文章被盜用。”騰訊“大家”副主編賈永莉説。
情況真有這麼嚴重嗎?記者隨機查閱了微信熱門榜中的文章,發現不署名、不標注來源就轉發的公眾號成百上千。
◎抄襲者為何“死豬不怕開水燙”
剽竊者為何如此“膽大妄為”?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最新監測數據顯示,在日常使用中,76.4%的用戶會使用朋友圈來查看朋友動態或進行分享,每天朋友圈內僅分享連結內容的次數已經超過30億次。
與網民對公眾號內容的巨大需求不匹配的,是原創優質內容的缺乏。而讀者對優質內容的“渴求”,和對出處的“不以為然”,某種程度上縱容了抄襲行為的蔓延。而抄襲者更是“死豬不怕開水燙”,只要粉絲不在乎。
也許,網際網路時代的讀者不禁要問:有必要那麼在乎版權嗎?
“原創得不到保護,可憐的創造力正在不斷被削弱,每天朋友圈裏轉的原創優質內容的比例正在快速減少。”王曉磊説,快速抄襲的大號正在憑藉龐大的資訊量擠壓著原創號的生存空間。
網際網路分析機構“企鵝智庫”曾指出:80%的用戶從朋友圈中獲取訂閱號文章,而非自己從訂閱號內篩選。這樣的用戶習慣,讓依靠抄襲積累巨大用戶基數的“大號”更容易吸引訂戶。
而就在讀者一廂情願地想著“好文章不問出處”,選擇性忽略抄襲問題的同時,一大批靠抄襲起家的微信“大號”早已把讀者們每一次的閱讀、點讚都變成了可觀的收入。
來自多家公關公司的報價單顯示,在粉絲數上萬的公眾號中發佈一篇軟文的價格,從百元到5萬元不等,而文章末尾的小廣告,也是很多“大號”的收入來源之一。
◎面對“李鬼” 李逵只能一聲嘆息?
“三兩白酒,二百稿費,一聲道歉。”微信公眾號“仕圖”的創始人湯涌這樣總結自己向很多大號維權的最終成果。他曾以發私信、當面約見等方式向盜用者抗議,但“江湖的事情最終都被以江湖的方式解決了”,道歉付稿費、打“親情牌”、“請你喝頓酒得了”……
湯涌説,他也曾百折不撓地向騰訊微信平臺舉報抄襲。“自打發現被抄襲的那刻起,我就開始瘋狂地點擊手機右上角的‘舉報’。”他説,然而一整天過去,手機螢幕都快點出劃痕了,依然只有十分之一的舉報被受理,更多的轉發和抄襲仍在持續。
類似的經歷,幾乎每個被抄襲的原創者都有過。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法律工作委員會主任姚克楓説:“現有的法律程式對維權方來説並不有利,程式要求舉證方需要在第一時間將全部侵權證據到公證處實時公證,否則一旦抄襲方刪除證據,即使你有截圖等證據也難以起訴。”
“投入和付出太不對等了。”騰訊“大家”副主編賈永莉也在訴訟碰壁後放棄了法律途徑。
連機構都感嘆維權難,難怪湯涌等個人原創者只能哀號:“發薪日之前連公證費都出不起啊。”原創者們只能眼睜睜看著抄襲者們享受著一塊法外之地。
面對日益猖獗的微信抄襲,姚克楓認為,原創者可以通過結成聯盟共同維權來降低成本,或是把所有版權直接授權給律師的方式進行維權。
“但是最關鍵的還要看微信平臺是否作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楊立新説。據新華社
【最新進展】
騰訊回應“不作為”:
已上線原創保護內測功能
對於新華社發稿批微信面對“抄襲”不作為,昨日騰訊公司在其官方微博作出回應:“今天新華社的小夥伴發了三篇文章,説微信公眾平臺上的內容同質化侵權現象。説得好。微信作為平臺,我們堅決抵制這種行為,即便現在力有不逮,但不等於偷竊者可以一直得手。現在,微信已經開始上線原創保護內測,將來還會更完善,也歡迎大家幫忙獻計獻策。抄襲者,小心了!”
據騰訊官微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