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故宮展覽部設計師受審 曾連殺兩名部門領導

時間:2014年12月02日 14:37 來源:北京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故宮展覽部設計師受審 曾連殺兩名部門領導

鄭志標(資料圖)

故宮展覽部設計師受審 曾連殺兩名部門領導

    上午9點半,鄭志標被帶上北京二中院刑事法庭。去年10月25日,當時身為故宮博物院展覽部陳列設計組設計師的他,因工作矛盾,用一把大馬士革彎刀將展覽部原主任胡某和時任主任的馬某刺死。今天,他因涉嫌故意殺人罪受審。據悉,審訊可能要持續一整天。

    受害人至今尚未火化

    檢察機關認為,鄭志標與兩名死者之間並非私人恩怨,而是工作上的矛盾。根據檢方的指控,鄭志標因工作矛盾對故宮博物院展覽部原主任胡某、現主任馬某心懷不滿,遂起意殺人。去年10月25日11時,鄭志標先後在故宮博物院南三所的男廁所和食堂內,持刀猛刺胡某頸部及軀幹部數刀,猛刺馬某軀幹部數刀,刺破胡某的右側頸總動脈等,刺破馬某的心臟、左肺上葉及脾臟等臟器,致二人失血性休克死亡。後鄭志標自殺未遂。當日,鄭志標被警方抓獲。

    時至今日,被害人胡某的屍體仍然躺在冰櫃裏,沒有火化。根據媒體此前的報道,鄭志標行兇用的大馬士革彎刀是一種30釐米月牙形的刀具,這位精研冷兵器的專家怕是不會想到,自己竟然會死在一柄冷兵器之下。他的家屬一直希望故宮方面能給出一個明確的説法。為他們代理民事部分訴訟的徐衝律師説,事發之後,有媒體報道説兇案的原因是鄭志標與被害者之間的個人恩怨,是因為鄭認為上升渠道被兩位領導壓制,這一點讓家屬非常不滿,他們現在想要討一個明確的説法,到底這起兇案是私人恩怨還是工作矛盾。

    鄭志標殺人為哪般?

    因為這起案子,鄭志標第二次走入了公眾視線。上一次是在2005年,由他擔任執行總編導的大型紀錄片《故宮》在央視播出,美輪美奐的畫面打動了無數觀眾。

    鄭志標從中央美院國畫係畢業後,被分配到故宮紫禁城出版社擔任美術編輯,2005年,正是在老領導胡某的幫助下,他調到了故宮展覽部。據同事們回憶,當時鄭志標和胡某以及後來擔任領導的馬某關係都不錯。

    2011年,鄭志標向單位提出了一些工作中不夠完善不夠專業的意見,並認為展覽部的領導應該為此承擔責任。但是他的這些看法並沒有得到認同,之後,他的情緒越來越低落,而與領導之間的關係也開始變差。後來又發生了一些工作中的糾葛,按照同事們的説法,他整個人日益陰鬱。這種情緒經過多年的發酵,最終釀成了慘案。

    庭前,鄭志標的辯護人,北京龐標律師事務所龐標律師告訴記者,在此前進行的精神病司法鑒定中,認為鄭志標是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但是他們對這一結果持保留態度,並準備再次申請鑒定。“從我們跟他的接觸中,只要提到‘文物’兩個字,他就完全處於一種偏執狀態。‘文物’是什麼?對他來説,比他的命重要,比他父母、妻子、孩子全都重要。他對文物有一種非常明顯的障礙認識。”龐律師認為,被告人殺人的動機完全與個人恩怨無關,純粹就是為了工作,為了文物。龐律師説,據閱卷和會見當事人所知,被告人與被害人之間,從未因個人問題吵架絆嘴,所有的爭執全部圍繞“文物”二字。

    被害人一方的徐衝律師則對記者提及,被害人胡某身為老領導,對工作同樣是認真負責。但是和鄭志標不同,胡某雖然是領導,卻和每個人的關係都非常好。

    在上午的庭審中,鄭志標表示認罪,也沒有為自己做什麼辯解,比較平靜。只是説,所作所為都是為了文物。

    為何網上竟有喝彩聲?

    血案發生之後,網上的評論並沒有把矛頭指向嫌疑人,反而為他喊冤找轍的聲音頗為密集:專業人員遇到官僚主義了;理解殺人者,不殺不足以警示某類人群;這把老實人逼成啥了……有人甚至簡單乾脆地説:殺得好!在案情尚未公佈,細節還不為眾人所知的時候,只是因為被害人是前任和時任領導,就招來坊間的如此議論,其根源何在?

    欣榮恒運心理諮詢公司諮詢師胡海波説,現在比較普遍的社會心態中,經常會認為“當領導的一定有事”,很多人出於對自身處境的不滿,會比較喜歡用這種直接歸罪于“領導”的方式表達情緒。“事情剛出來,雖然得到的資訊還很少,但人們還要在內心,將他們認為的事情的全貌勾勒出來,缺少的部分,就會用自己已有的情緒,或‘我認為應該是這樣的’,來給補足。”胡海波説,越是真實資訊透露得少,越會出現大家由著情緒肆意發揮的情況。

    本報記者 安然 J060 甘南攝 J216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