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漢繡標準出臺 改變“口耳相傳”傳承方式

時間:2014年07月29日 08:59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新社武漢7月28日電 (記者 曹旭峰)流傳兩千多年的漢繡有了“標準”。由武漢漢繡藝術研究院和武漢標準化協會共同制定的漢繡標準,28日正式頒布實施。

  漢繡是長江流域中蜀、漢、湘、蘇四大名繡之一,源於2300年前的楚繡,是以武漢為中心,覆蓋湖北全省的地域性繡種,清朝中晚期發展到鼎盛。1910年和1915年,漢繡在南洋賽會和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金獎。

  武漢漢繡藝術研究院副院長任煒介紹,漢繡的用針有別於蘇繡、蜀繡、湘繡和廣繡,採用一套鋪、平、織、間、壓、纜、摻、盤、套、墊、扣的針法,分層破色、層次分明,對比強烈,呈現出渾厚、富麗的色彩。漢繡標準對漢繡的生産範圍、分類、針法、用色及流程都進行了嚴格的規定。

  “以前漢繡傳承靠的是‘口耳相傳’的方法,使得歷史上許多漢繡技法失傳。此次出臺漢繡標準首次以文字的形式,將漢繡技法完整記錄下來,對於保持漢繡地方特色及傳承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任煒表示。

  2008年,漢繡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市場對漢繡的需求越來越大,市場上不乏魚龍混雜的漢繡作品。

  漢繡第四代傳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任本榮認為,真正的漢繡是將自主設計的圖案,用真絲繡線繡到純天然蠶絲或棉、麻、呢、絨等布料上,用色特徵是‘平金夾繡、分層破色’。此次出臺的漢繡標準,將這些漢繡中的“精髓”內容進行了完整的闡述與規範。(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