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漢長安城遺址:詮釋絲路起點密碼(圖)

時間:2014年07月03日 14:1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漢長安城遺址:詮釋絲路起點密碼(圖)

  漢長安城遺址南門 記者 張遠 攝

  中新網西安7月2日電 題:漢長安城遺址:詮釋絲路起點密碼

  記者 冽瑋 張珂

  “你腳下這塊地方,幾乎可以肯定地説,就是西漢張騫通西域,開拓絲綢之路的原始起點。因為當年漢武帝所有重要詔令都是在這裡頒布的。”漢長安城國家大遺址保護特區管委會辦公室主任毛新亮對中新社記者如是説。

  站在巍峨的漢代未央宮前殿遺址上,極目空曠壯闊的漢長安城遺址保護區,阡陌交通已恢復為漢代原狀,路之外是滿眼綠樹。風吹過,記者依稀聽到了昔日絲綢之路的駝鈴聲。

  6月22日,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入列世界文化遺産,成為首例跨國合作、成功申遺的項目。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興教寺塔等7處陜西文化遺産上榜。

  當日,家住西安龍首村的“80後”郭佳子在微信朋友圈裏寫道,漢武大帝處理朝政的大殿如今只是一座土堆,但它承載了厚重的歷史與傳奇。

  她所説的土堆,即未央宮前殿遺址,這座當年僅地基就有15丈高的漢朝“中南海”,經過2000多年的風雨侵蝕,殘存的是15米高的夯土層。

  當漸趨白熱化的“絲路起點”爭奪戰開始進入公眾視野,佔地36平方公里的漢長安城遺址門前“冷落”依舊。

  多年來,秉承原狀保護的原則,漢長安城遺址區域進行整體保護,僅在局部遺址區開展了考古發掘和研究工作,以致藏于“深閨人未識”。“面對文化遺産,我們應該做的就是花錢保護,而不是建設利用。”西安市未央區委書記楊廣亭如是説。

  針對中國內地“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熱潮,各種聲音隨之而起。“申遺”究竟是為提升遺産價值、增強社會保護意識,還是地方政府和企業坐收漁利、追逐政績的手段?

  在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專家田亞岐眼裏,漢長安城遺址沒有廊腰縵回,檐牙高啄,但它是中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遺跡最為豐富、文化含量最高的都城遺址。

  他告訴記者,從原始資訊來看,漢宮殿“擇中而居、擇高而建”的理念,沿襲歷朝;東市西市、108坊的民商格局至今是中國城市建設的藍本;紅色夯土的存在,證實楚霸王對秦朝宮殿的付之一炬。

  據統計,“十一五”期間,中國政府投入近億元人民幣,用於漢長安城遺址本體保護、規劃編制和展示設施建設。2009年,中國國家文物局將其列入跨國聯合申遺名單,2012年,西安作出建設漢長安城國家大遺址保護特區的決策。

  “以聯合國文物保護的最高規格善待漢長安城遺址,不開發建設,不搞人造歷史景觀,是漢長安城遺址的基調。”楊廣亭説。

  當“建設大遺址特區”、“跨國聯合申遺”此類字眼頻繁見諸於媒體的同時,也有專家指,在文化遺産保護中,還應重視整體性原則,讓其在適應的文化土壤中生存。避免失去原初特點和文化意義。

  由“官保”進入“共保”時代,需要相關政策的更疊調整。事實上,中國官方對於該問題的提法已悄然做出改變,“全民保護文化遺産”時代的輿論造勢已漸趨加強。

  對於西安來説,漢長安城遺址的保護,還涉及遺址內數十萬民眾的生活起居。

  “申遺是保護漢長安城的手段,當地老百姓為保護漢長安城,犧牲了自身利益,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是政府的責任。”西安市未央區區長吳智民表示。遺址區內現代基礎設施匱乏,道路交通、水電氣暖均受到限制,拆遷移民已于2010年10月啟動。

  “保護歷史大遺址,是西安的責任,更是中國對世界的承諾。”全國人大代表、西安市長董軍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呼籲,政府應儘快建立大遺址保護補償機制,藉此提供制度保障。(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