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同一首歌》被曝演出費曾高達800萬

時間:2014年06月18日 14:08 來源:金陵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節儉令頒布兩年來,演出市場兩極分化嚴重。那些高度市場化的公司,因為從來靠無可靠,市場份額不降反升。當年那些靠政府買單和大型企業或團體包場,演出邀約多得接都接不過來的公司,開始在愁怎樣保持演出量,怎樣保證員工的工資。這其中,不乏多個“中”字頭演出團體及大型交響樂團。他們身後,一批小演出公司轟然倒閉,老闆們琢磨怎樣轉行。

  演出市場,正在洗牌。

  政策帶來行業寒冬

  5月,已經開始感受到夏季炎熱的北京,演出商史麗在八號公館花舍咖啡廳內一邊品著咖啡,一邊向記者講述著國內最近演出生意的不景氣。

  史麗大約40歲,以前曾經是中國大型音樂會《同一首歌》的工作人員,後來又給一位中國的歌劇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做經紀人,但是這些工作都沒有能給她帶來豐厚的收入。

  2007年,史麗自己開辦了一家小型演出公司,從2009年到2012年短短三四年的時間內,史麗用掙到的錢買了一輛價格超過百萬的賓士越野車和八號公館對面高檔小區中一幢150平方米、均價4萬的住宅。

  好運似乎總是不長久。

  “去年初開始生意就不好了,實話告訴你,我在2011年、2012年一年有大小超過十場的演出,到去年竟然一場演出沒有,一直到現在。”史麗説,“我已經把公司關了,雇的三個人也遣散了,現在準備把自己的住宅租出去,每月大約房租1.5萬元,然後自己租便宜的房子住。”

  史麗開辦的這家小型演出公司的倒閉並不是偶然現象。政策的改變讓中國的演出市場感受到了刺骨的寒冷。今年4月,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佈《2013中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稱去年我國演出市場總經濟規模為463.00億元,與2012年相比下降9.0%。

  北京道略演藝産業研究中心調查結果是,去年中國商業演出市場票房規模達到88.26億元,同比下降5.7%。政府購買演出、企業贊助包場和旅行社團購這三方面資金正不斷被削減。

  “很難統計倒閉企業的數量,起碼已有上萬家企業倒閉或者停業。”北大文化産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告訴記者,晚會等演出行業極為分散,此前這個行業起碼有一半以上的市場是由政府包括國有企業埋單。在中央限制“三公消費”等政策影響下,行業受衝擊非常大。

  政府和國企的埋單,支撐起了演出市場多年的異樣繁榮。

  讓演出商史麗曾經大賺一筆的不少經驗就來自於她曾經供職的央視《同一首歌》演唱會劇組。史麗説,最輝煌的時候,《同一首歌》的演出費達到800萬人民幣,全部由地方政府和企業支付。

  宋小川説,以前每到年會,各大企業包場很多,一場京劇演出,京劇團的報價至少十萬起步,每天國家京劇院業務處來約演出的電話不斷,業務人員根本不出門。

  “寄生”團體業績慘澹

  這是中國演出市場十幾年來的第一次全面下降,讓文藝界幾乎所有的從業者都始料未及。

  道略演藝産業研究中心諮詢總監毛修炳説,這麼多年全國商業演出一直增長,2012年,中國商業演出市場票房規模還火箭般躥升,去年就下降了,大部分人都無法預料到。

  毛修炳研究發現,受影響最大的是舞蹈産業,“尤其是民族舞,民族舞以前主要靠政府資金支援”。

  緊跟民族舞的是傳統戲曲,傳統戲曲的商業演出市場較小,“很多地方戲還有京劇崑曲,以前就是政府埋單,年輕的觀眾沒有培養起來。”

  生存要靠贊助和政府支援的交響樂市場是重災區。

  今年春節過後,北京交響樂團的提琴手金女士一直賦閒在家。她已經連續幾個月只拿到自己的月基本工資1600元錢。往年這個時候,繁忙的商業演出已經開始,演員們每個月都可以拿到數千元的演出費,可是今年北京交響樂團的商演似乎仍然遙遙無期。

  目前,政府對交響樂團採取差額補助的補貼方式,即國家補助樂團每年三分之一費用,商業演出就成為交響樂團貼補家用的一條重要渠道。但是“節儉令”後,交響樂商演難見蹤影。

  各展身手忙於轉型

  中央歌劇院業務處長梁寒説,節儉令後商演場次下降了五分之一,主要就是早先定好的商演一下子都取消了。現在採取的自救方法是去外地找商機,還有就是中央歌劇院的舞美技術在國內一流,靠為其他單位的商業演出進行舞美製作也能賺取一定收入。

  受到巨大衝擊的國家京劇院採取了降票價和走出去、減小演出規模的辦法。今年春節後,以往只演京劇的梅蘭芳大劇院開始接地方戲和曲藝演出,票價也往下調整,以前最貴2000多元,現在1000多元,最低30元,能看十場戲,位置就在三樓最邊上,以前這種位置也能賣到一兩百元。

  “百姓覺得30元看十場戲很適合,但是演出方收入低了。”宋小川説,“我知道各文藝團體領導都在為演員找演出,保證收入和積極性。”國家京劇院往年一年只去兩個城市,現在全劇院三個團每個團分頭去三個地方。以往邀請國家京劇院,起步價是十萬人民幣,但是現在五六萬的生意京劇院也接。

  中國歌劇舞劇院正在籌備搞一種新型的歌舞劇。中國歌劇舞劇院副院長張亞峰介紹,這種歌舞劇不同於傳統國外音樂劇,也不同於國內的舞劇,故事都是觀眾身邊發人深省的東西。張亞峰承認,很多年前就有這個想法了,但一直沒有實施,因為品質糟糕的演出照樣演出邀約不斷,誰還搞創新呢?

  演出市場的這場寒冬,在耶魯大學訪問學者、中國人民大學音樂系中提琴家齊悅眼裏,成了讓文藝演出真正回歸市場的機會與春天。齊悅説,20個人以內的室內小樂團越來越受市場歡迎。

  公司倒閉後,史麗開始幫忙為朋友開辦的小提琴考級培訓班尋找排練場地,她覺得,如果今後政府對公款消費不鬆綁,曾經讓自己大賺特賺的買賣很難再回來了。(應被採訪者要求,史麗為化名)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